预告:养老并轨改革方案落地 专家详解热点问题
中新网1月15日电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这标志着存在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就此终结,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自1995年开始,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分别实行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老制度,“双轨制”由此得名。这种状态持续至今已近20年,并一直饱受争议。近年来,破除“双轨制”的呼声日渐高涨,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改革步伐开始明显加快。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养老保险改革并列、并行。2014年7月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成为定局。同年1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今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改革方案已拟定,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出台。《决定》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将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费会发生哪些变化?公务员养老待遇是否下降?工资水平是否会上涨?会不会引发公务员“提前退休潮”?企事业职工“待遇差距”是否缩小?并轨的钱又从哪里来?
针对上述问题,中新网邀请到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于1月16日下午3时做客《新闻大家谈》,为广大网友详细解读相关热点话题,敬请期待。
金维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就业、劳动关系、收入分配;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部委和国际组织的重大项目和重点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