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者:用大众语言讲述“世界记忆”

2016年12月13日 2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电 (杨颜慈)“记忆与和平——2016南京大屠杀史学术年会”1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召开。不再局限于艰深晦涩的史料,专家学者们如今正试图以国际视角、大众语言,去讲述这段“世界记忆”。

  白发苍苍的资深专家、活跃学界的中坚力量、面孔新鲜的青年学者逐一落座,交流探讨声不绝于耳。

  自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以来,纪念馆馆长张建军深深感到,如何传播这段“世界记忆”,任务更加艰巨。

  张建军说,“南京大屠杀史料非常专业,民众阅读存在障碍。如何让历史更加通俗易懂,让民众接受,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事。下一步就是要通过国际化的语言视角,让世界了解这段历史,扩大国际影响。”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生提出,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必须面向公众。“跟研究层面的史学不一样,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需要结合大众教育。从世界记忆遗产的角度,准确、理性、合乎当代世界要求地解读历史,是我们承担的国际义务。”

  江南水泥厂、程瑞芳日记、西方侨民对日军暴行的现场干预……专家学者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正从宏观走入细枝末节。这些聚焦历史事件、深入个体的生动讲述,也成为这段“世界记忆”进入全球大众传播的入口。

  年轻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员李昕认为,对于“世界记忆”而言,保护和利用是相辅相成的。对于遗存,可以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常规保护。但保护和传承最根本的途径,还在于利用历史档案进行公民教育,着眼于全球公民意识的培育。

  李昕说,“对中国公民而言,南京大屠杀是一段创伤记忆。当人们面对创伤记忆时,越是感同身受,越会产生有目的性的疏离。这样的记忆需要利用,但又不容易利用。因此,利用大屠杀史料进行公民教育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商讨,小心处理细节问题。”(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