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中国经济的“活水”哪里来?
(两会观察)中国经济的“活水”哪里来?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中国经济的“活水”哪里来?
中新社记者 聂芝芯
中国经济发展图景是海外重点关注“两会”的话题之一。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2019年设定了6%—6.5%的经济增长目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活水”来自哪里?梳理政府工作报告列举的2019年政策举措,可以看到四张牌。
一是市场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活力。在中国1亿多市场主体中,9000多万都属于民营经济。过去一年,国际国内环境波动,“民企政策会不会变”的疑虑虽消,生存关、转型关仍横亘眼前。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将通过“非禁即入”普遍化来化解“市场冰山”,让民企“多用时间跑市场,少用时间跑审批”;通过提高信贷投放的精准性和加大贷款支持来化解“融资高山”,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通过全年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制造业税率从16%降到13%来“放水养鱼”,使民企能更从容地应对“转型火山”。
二是创新牌,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既要“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又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这几年,新动能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高频词,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连年提升,科创板的设立为科创企业成长提供加速度。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经“智能+”改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以产能过剩的钢铁业为例,中国钢企引入工业软件、高端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还通过新材料研发攻克了圆珠笔“笔尖钢”难题,改善“只长骨头不长肉”的行业生态。未来,高端制造、5G、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望涌现更多亮眼名片。
三是开放牌,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激发外资的投资热情。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基础上,今年第二届进博会将助更多“洋品牌”敲开中国市场;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为更多外企研发中心、项目落沪提供机会。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这几年中国在制度型开放方面的一大探索。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推出首张负面清单,到2018年单独发布的负面清单版本,清单越来越短,外资准入限制不断放宽,欧美企业关注的金融领域也不断解禁。而作为本次“两会”焦点之一的外商投资法,有望回应外资种种关切、为外商在华投资提供法治保障,成为中国制度型开放的新标杆。
四是消费牌,处理好产品服务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消费已连续六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劲还有多大?这首先取决于中国民众的“钱袋子”,有钱才“敢消费”,其次取决于产品供给是否给力,东西好才“爱消费”。政府工作报告发放了丰厚的民生福袋,囊括增收、减税、增加保障多个方面,并提出加大养老康复、孕婴用品等产品服务的供给;乡村振兴、农村物流网建设等举措,有助于激发农村地区沉睡的消费能量。
市场牌、创新牌、开放牌和消费牌,料为2019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完)
专题:2019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