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2日电 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发表年终特稿报道称,“科技创新”成为今日中国的热门话题之一。科技创新,也正在改变着军营生活,改变着官兵的衣食住行:空军飞行员穿着新型空勤特种工作服亮相,全军士兵换发新仿毛常服,伙食保障努力实现配餐营养化、加工机械化,南疆北陲的“新概念营房”悄然现身,车辆使用实现信息化网络管理……
科技进步的阳光照在士兵身上
在驻守祖国西南、东北边境的一些部队,呈现出一幅全新的画面:今年竣工的一批新营房,实现了从单一住用到学习、生活、训练、指挥、控制、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的跨越,成为多功能综合性营房;实现了“三废”无害化排放和能源综合化利用,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普遍采用了外墙保温、防水坡屋面、太阳能集热、地热取暖等新技术,成为节能型营房。
绿色营区被“生态营区”的新概念所替代,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变化。今年,全军后勤工作确立的一个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科学技术注入军营生活开启了闸门,后勤建设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今年,全军后勤卫生系统的医学科研项目,一多半是直接服务于士兵的,出现了科研创新与为兵服务“双赢”的现象。全军医疗系统相继派出医务人员到部队代职,让基层官兵直接受益。
报道说,科技进步的阳光照在士兵身上。从今年起,全军战士告别穿了20多年的“的确良”和“涤卡”军装,换发挺括的仿毛常服。这种服装面料,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次换装,还首次为全军士兵配发了“02式”士兵皮鞋。这种皮鞋采用了束状超细纤维合成革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和中国拥有这一产品的生产和开发能力。
科技融入衣食住行为战斗力提速
今年入冬,在白雪茫茫的北部边境城市黑河,边防哨所值勤战士穿上了军需科研单位新研制的“电热背心”和“新型防寒服”,在滴水成冰的边境一线执勤、潜伏、巡逻,战士可耐受时间大大延长。
地处亚热带雨林的云南边防某团六连,今年配发了新型“防潮被褥”。战士们告诉记者,野战系列食品易贮、便携,还具有“自热”新功能,官兵巡逻不再背“行军锅”,可以走得更快、更远……
报道称,科学的后勤保障,本身就是现代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进步融入衣食住行,不仅让军营生活更舒适,更为战斗力提高插上了神奇的翅膀。
电脑配餐,让战士吃得更香,也更有营养。 炊事加工机械化,让火头军改变了面貌。 今年以来,野战主食加工车、自行式炊事车、炊事拖车、食品保温车、食品冷藏车、野战指挥生活帐篷、野外太阳能淋浴器、野战储水罐等一批便携式野战保障革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使部队野外驻训条件大为改观,部队野战机动能力大大提高。
科技进步让保障突破“生活圈”
9月,一场高技术军需保障综合演练在中原古战场举行。此次检验,明确提出了中国军队军需装备建设的重点:作战服装和单兵防护装备向高性能、多功能、系统化发展,大型军需装备向高机动、高效率、模块化、配套化发展,军用食品向餐谱化、功能化、可接受性好的方向发展。
报道说,这“化”那“化”,都离不开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进步,正赋予衣食住行崭新的涵义,让我军传统保障突破“生活圈”,走向未来战场。
今年初,风雪高原传来捷报:中国军队对长达千余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线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了远距离固定输油管线全程控制目标。
6月,全军首次网上竞价采购举行。11月1日,全军物资采购网正式开通,网上采购成为全军物资采购的主渠道。
8月,全军首个“军车交通安全月”启动,“平时安全行车,战时确保畅通”,成为全军军交运输工作的一个亮点。运用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监控车辆使用派遣、运行管理,全军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报道最后说,当“远程会诊”拯救了边防战士的生命,当守卫孤礁的南沙战士面对蔬菜常绿的餐桌,当功能完备的新型空勤特种工作服扮靓飞行员……科技进步,让今日中国军人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高艾苏 范炬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