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
|
陈静从运动员到社会人 2001年2月12日 14:41 2001年新年伊始,悉尼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季军陈静签约广东福地俱乐部,加盟内地乒乓球超级联赛。这位被大陆女乒视为头号劲敌的中国台北选手再度引起人们关注。
签约仪式上的陈静风姿绰约、温婉可亲、平易谦逊,很难想象她就是那个赛场上球风犀利、不露声色、模样极酷、单枪匹马地与强大的中国女乒抗衡的骁将。
横跨四届奥运金银铜尽收,三枚奖牌分属海峡两岸,这位今年33岁的乒坛 “常青树”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极富传奇色彩。
“别的小孩比较注意教练的脸色,但她看都不看”
年过六旬的武汉市二桥小学退休教师朱达仁是陈静的启蒙教练。
1975年,朱达仁在汉口利济路小学教体育,辅导学校乒乓球队。11月的某个下午,朱达仁路过学校舞蹈排练场,一眼就看中了扎着两个小辫、眼光晶亮、身材匀称、舞姿协调的陈静。
利济路小学是乒乓球传统学校,朱达仁每年都有意识地培养一两名左手选手,他看上了陈静,于是,并非“左撇子”的陈静活生生地变成了真正的“左撇子 ”,这就是陈静左手握拍的来历。
给朱达仁深刻印象的是陈静倔强、独特的个性。有一年,武汉市举办少年乒乓球比赛,陈静对队友说:“我谁也不赢,就赢上次拿冠军的某某某。”果然,陈静赢了那名上届比赛的冠军,但其他比赛乱打一气,结果总分极低。
另一件事发生在陈静被选拔到湖北省队后不久。朱达仁要她听省队教练的话。哪知不到12岁的陈静却表示:教练说得对的我就听,在球场上是我与对手打,对手打我哪里最难受,我自己最清楚,我打对手哪里最难受,我也最清楚。
陈静入选湖北省队时,成绩并不算突出,但是,当时的湖北女队教练、早年的女乒国手冯梦雅还是看中了陈静。“她打球虽然力量轻,但线路活。”冯梦雅说,“气质也与众不同,别的小孩打球都比较注意教练员的脸色,但她看都不看。”
“陈静不能走,她出去了就是一只虎”
从汉城奥运会夺金归来,陈静萌生了退意。她说这种想法是站在汉城奥运会领奖台的那一刻产生的。“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要拿世界冠军、要拿奥运会冠军!但是当我真的拿到奥运会冠军之后,我突然觉得我没有目标了。我站在领奖台上就想,我这样就是冠军了?我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又一想,我终于拿到冠军了,我可以干点别的事情了。”
陈静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姑娘,很多事情她都想尝试。但自从7岁时阴差阳错与乒乓球结缘之后,她的世界从此几乎只剩那小小的圆球。陈静坦言,乒乓球让她得到了很多,也让她失去了很多。
1989年陈静被派往德国多特蒙德参加第四十届世乒赛。虽然她全部进入了单打、双打与混双半决赛,却一个冠军都没有拿到。在这次世乒赛上,首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比赛的乔红与邓亚萍开始崛起。
1990年北京亚运会,中国队没有奥运冠军陈静的名字。22岁的她决定离开国家队,到日本读书。
出境手续办得并不顺利。出国的想法也遭到家人的反对。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那里了解到,当时中国乒乓球的一位高层官员甚至表示“陈静不能走,她出去了就是一只虎”。
陈静最终把目的地锁定在台湾。台湾宏碁电脑公司选择了这位奥运冠军,一方面利用她的身份和形象做产品行销,一方面让她指导公司的乒乓球队。
“有一种说法说,运动员到了外面和中国队就没得比了,我想试一下”
陈静赴台湾发展的初衷并不是复出乒坛。她说,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夺金后,最大的心愿是尝试其他职业,并且多读一些书充实自己,同时借教乒乓球改善经济。
但对这位远没有结束运动生命的奥运冠军,台湾方面自然不愿闲置起来。台湾各界纷纷鼓励她重披战袍,为中国台北队效力。
“另一方面,当时好像有一种说法,有些运动员到了外边以后,和中国队就没得比了。我这个人,有时候真有一点叛逆的心理。不可能的事,我就想试一下 ……不是说与中国队比,而是说与世界最好的选手比……是不是离开了内地的环境,我就真的不可能再保持世界巅峰位置了?”
在中断比赛与训练三年之后,陈静重出江湖。复出的第一年就在瑞典举行的世乒赛上夺得了女单亚军。可是,陈静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和1995年天津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受挫,到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陈静让世界乒坛大吃一惊,她只输给了邓亚萍一个人。
陈静说在台湾练球最大的问题是训练条件差。“乒乓球是一个非常强调与不同风格高手对练的项目”,陈静的苦恼也就是在岛内找不到对手,陈静认为,所谓的“海外兵团”最终难以与中国人抗衡的主要原因恐怕也在于此。
“我不再是一个人家准备好的享受者”
陈静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台湾腔”,友善而开放地面对记者的提问。她说,从一个单纯的运动员转变为一个全方位的社会人,是10年台湾生活最大的收获。
陈静介绍,台湾没有职业乒乓球运动员,代表中国台北队出征国际赛场的选手一般都是上班族或学生。“我在台湾一个银行球队,上午上半天班,上班是真的,不是玩的,是你真正可能在柜台做收款这些事情,下午才训练。”而集训通常只有在亚运会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比赛前才有。
陈静说,在大陆的时候,她是一个单纯的运动选手,生活机械而单调,没有真正接触社会,到台湾后就完全变了。“就以练球本身来说,境遇都有天壤之别。在大陆,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旁边的人为你准备好了,只等你来练;而在台湾,所有的事情要自己去准备,训练场地自己弄,训练对手自己找,训练计划自己制定……”
在台湾,陈静除了在一家银行上班打球外,还在一家直销公司兼职,担任美国一种保健产品的形象代理,甚至与一家娱乐公司签了约,进军娱乐界。
几年前,陈静还成立了一个“陈静乒乓球基金会”,这是一个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公益团体,经常举办民间的比赛和训练营活动,基金会的经费靠陈静演讲募款。
“其实我在台湾做这些事情比练球多得多。”陈静说,正是这种运动员以外的角色,使她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更为开阔的认识。“从前当我是一个选手的时候,我拿着拍子打比赛,打完比赛就走人,从没想到办比赛要付出那么多。可是我现在知道,整个比赛的策划、运作,比打比赛麻烦多了,大到经费的筹集,小到场地滑不滑、比赛准备的是白球但选手要黄球……”
“我不再是一个人家准备好的享受者,我现在懂得了什么叫付出。”陈静说,“我办完了一个比赛,很成功,当比赛结束时,你会觉得好轻松,好有成就感,一种与当运动员拿奖牌截然不同的成就感。”
“乒乓球现在对我来说只是一种兴趣,在我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太多了。”陈静庆幸自己没有变成一个机械的、除了打球什么都不会的人。她努力了,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谈及为何回大陆发展,陈静表示,乒乓球运动环境最好的是大陆,能在大陆锻炼,一方面能有助于延长“一个运动选手的运动寿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广乒乓球运动。目前,“奥运冠军陈静乒乓球俱乐部”已在广州开张,陈静将会打球从商两不误。
陈静表示,凭她的特殊经历,她有意充当两岸的乒乓使者,为两岸的体育交流尽一番力量。目前她正在筹划在台湾举办一场世界女乒四强赛,选手是悉尼奥运会前四名:大陆的王楠、李菊,新加坡的井俊泓和她本人。 (转自《南方周末》/作者:黄广明)
相关报道:叶落归根——陈静正式加盟广东女队 相关报道:奥运明星:沉静依然话陈静 相关报道:陈静促中国女乒“好好检讨” |
|||
|
主编信箱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