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0月17日星期四
raybetapp2涓嬭浇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国家统计局新任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谈13年经济发展

2002年10月16日 09:25




郑京平

  中新网10月16日电(童欣)如何评价我国这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哪些指标最能概括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在新世纪之初,中国经济应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郑京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在过去的13年中,我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稳步健康发展的政策方针,较好地协调了改革、开放、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新世纪中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统计专家在展望新世纪之初经济形势时认为,各项指标显示,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尚处于起飞阶段,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体,保持社会稳定,中国的经济仍然会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潜在的巨大生产力会逐步充分的释放出来。

  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郑京平认为,十三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2002年我国GDP将超过10万亿元大关,1990-2001年间,GDP增长了近2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3%,大大高于同期世界3.2%的平均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国中的位次已上升到第6位。粮食、原油等重要物资的储备大大增加。外汇储备超过2500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产业结构更趋现代化,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15%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到33.6%。

  据郑京平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2001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60元,年均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6元,年均增长4.3%。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已分别下降到38%和48%。综合衡量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人口预期寿命指标,13年来提高了2.8岁,达到71.4岁,高于世界平均67岁的水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大国。我国的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在世界上的地位稳步上升。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89年的1117亿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5098亿美元,在世界中的位次已上升到第6位,外汇储备从1989年的56亿美元上升到2500多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郑京平说,我国去年成功地加入了WTO,世界经济中谁也不能再忽视中国。

  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生产力水平大发展

  据郑京平司长介绍,经过13年的发展,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方面,我国进入和保持了国际领先的地位:

  粮食生产能力已突破5000亿公斤的水平。谷物、肉类、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的产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突出反映人民生活的水果、奶类的产量在世界上的排位大幅度提高,水果产量从1989年的第4位提高到第1位,奶类产量已从第18位提高到第8位。主要工业品的生产能力也大幅提高。煤、水泥、化肥、电视机等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1位。钢、发电量则从第4位上升为第1位和第2位。

  我国基础建设的步伐在加快,为今后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1989-2001年间,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6万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累计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1553个。农田水利,特别是大江、大河和主要湖泊的综合治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铁路、港口、民航、管道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光纤、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公用电信网等基础设施;农村电网、城镇电网的改建和扩建;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技术装备工业等重要工业基础产业项目;城市道路、居民供水、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等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由于我国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总量的增长继续减缓,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下降到6.96‰。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加强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投入,使我国人口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青壮年(15-45岁)文盲率由10.4%下降到4.1%,9年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经过连续几年高等院校扩大招生的努力,大学生的毛入学率由3.4%提高到12%。每万人口中大学以上学历的比重已达到4.1%,比1990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此外,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再教育和再培训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向终身教育转变。

  一大批先进技术装备投入使用,先进科技成果硕果累累。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均得到迅速发展,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号无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水稻基因图谱的绘制、体细胞克隆羊的诞生、转基因试管牛的问世等标志着我国生物技术总体水平正在接近发达国家。高清晰度电视、“神威”计算机、12英寸单晶硅材料、6000米自制水下机器人的研制成功、皮肤干细胞再生技术、纳米技术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在相应的领域内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辉煌成就归结为七点经验

  回顾十三年来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郑京平认为,至少有七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

  1.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有效的领导方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迅速形成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坚强、稳定而又有力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并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有效的治党、治国方略。

  2.高举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而又与时俱进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十三年来,我们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方向前进。从而使得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得以延续,并不断完善。按照“三个有利于”准则,成功地解决了市场经济“姓社姓资”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成功地解决了“国有”与“非国有”的主辅关系,确立了“非国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提出了依法治国方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世纪建设成为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执政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由于方向明确、旗帜鲜明,大大减少了无谓争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得以大踏步地向前推进。

  3.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依靠发展解决改革开放、稳定和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十三年来,我们在改革开放、稳定和发展进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如,改革的方向,开放的领域、程度和时间表,敌对势力的蓄意破坏,结构调整导致的下岗和失业等等,我们始终把国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当成硬道理,从而使综合实力大大加强,使许多问题在发展中,在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得到解决。

  4.坚持推进改革,迈出重要步伐。通过十三年的努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包括股市在内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步推进,中央政府的40个部委撤并成29个,一些专业部委被撤消,强化了综合经济调控部门;通过金融体制改革,中央银行的派出机构由省分行重组为大区银行,减少了地方政府对中央货币政策的干扰,强化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国有商业银行也在消除不良债务,尽可能地降低不良贷款比重,并朝着上市公司的目标努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使人民币的汇率由固定汇率变成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使住房货币化,从而促进了人力资本的流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在进行积极试点和实践;依靠市场的力量配置资源,依靠法律治理国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并在逐步成为现实。

  5.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十三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地域已从经济特区发展到沿海开放城市,进而扩大到沿边、沿江地带,直至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部、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成为WTO的成员,向世人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信心。

  6.审时度势、适时调整、搞好宏观调控。十三年来,我们既经历了经济增长低速徘徊,也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通货膨胀严重的经济过热,还经历了物价持续下降,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滑。国际经济环境时好时坏,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更是对我国经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中央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既扩大了内需,又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稳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基本保持了持续较快、稳定发展,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宏观调控经验。

  7.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三年来,我们推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注重教育投资,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把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明确提出不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覆辙,注重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防治环境污染的政策法律法规;提出了退耕还林、退牧种草,治理沙漠化,美化家园、防止乱砍滥伐森林、防止破坏性开采等环境保护措施。使经济发展更具有人情味和可持续性。

  六大因素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才能保持持续稳定发展。郑京平对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毫不讳言,他说,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3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有了较快增长,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目前我国人均GDP水平还很低,还不到1000美元,尽管我们已经于1999年从低收入国家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尚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仅仅为中等收入平均水平的50%,在世界各国中的排位还相当落后,仅排在第140位左右。人均资源匮乏,并且压力大,我国的发展任务还很重,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但是,新世纪我国也充满了机遇和优势。有六大优势因素将支持中国经济在21世纪初继续保持以较高速度的增长。

  1.政治、社会稳定,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将会更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优势。

  2.通过改革和发展新经济,提高效率的余地很大。因为我们的改革尚未到位。我国经济的发展尚处在起飞阶段。

  3.相对稳定的外商投资环境,将会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我国的投资环境虽然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比较,我们的投资环境和预期投资回报率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4.从供给角度看:1)经过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已发展到相当水平2)资金比较充裕。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500亿美元,近几年每年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平均大约为400-500亿美元。根据中国的各方面条件这一水平还将持续几年。3)人力资本充沛。目前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的成本相对于周边国家来说仍比较低。而且具有一大批素质相对比较高的劳动力。我国有5000万左右大专学历以上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仅次于美国。

  5.从需求角度看:1)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到2002年我国的人均GDP为980美元左右,仅为中等收入国家人均2000美元的一半,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特别是农村庞大的低收入人口,国内市场的潜力极大。2)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也会有助于近5-10年我国需求的扩大。

  6.潜在生产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过去23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4%。以此为标杆,我国经济增长还有潜力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


 
编辑:谭宏伟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