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05日星期二
raybetapp2涓嬭浇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大陆发展增强对台吸引力 两岸关系发展五年评估

2002年11月05日 13:37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江泽民总书记“八项主张”的指引下,五年来,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共同努力,坚定目标、排除干扰,携手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推动着两岸关系深入向前发展。

  坚定不移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党的十五大对世纪之交两岸关系的发展作出规划。五年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台工作,系统阐述、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1998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对台工作会议,提出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2000年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以政府文告的形式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政府有关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立场和政策;同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特别指出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把台湾纳入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将完成祖国统一列为进入新世纪要抓好的三大任务之一,强烈地表达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可动摇的意志与不可无限期拖延下去的决心;2001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对台宣传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为完成祖国统一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在五年中,江泽民主席在与美国总统会晤的各种场合,包括每年一度的亚太经合会非正式首脑会议、几次中美首脑互访、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等,都将台湾问题作为会谈重点,都由美国总统重申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2000年8月24日,钱其琛副总理提出,就两岸关系而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1999年、2000年、2002年,国务院台办针对李登辉抛出“两国论”、针对台湾地区领导人改选的结果、针对陈水扁鼓吹“一边一国”论,先后严正发表声明,指出和平统一是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前提的,任何形式的“台独”都是绝对不允许的;强调是否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是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还是继续顽固推行“台独”分裂政策的试金石,坚决反对“台独”等一切分裂行径。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台湾各界一再呼吁当局“回归一个中国”、“回归92共识”;两岸有关团体和人士,多次共同举行以反“台独”、促统一与“一国两制”为主题的研讨会;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华侨、华人相继成立了130多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或类似组织,自发举行集会、游行、座谈、研讨、演讲等活动,先后在柏林、华盛顿、巴拿马、东京和悉尼等地召开全球华侨、华人“反独促统”大会,发表“反独促统”宣言,形成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全世界华侨和华人携手共同“反独促统”的强大声势。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与周边国家巩固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与世界主要国家建立或致力建立各种合作关系,包括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在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台湾当局领导人变更、陈水扁鼓吹“一边一国”论这几个关键时刻,包括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都郑重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现在已有165个国家与中国建交,而台湾所谓“邦交”只剩下27个。所谓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参与联合国的提案分别连续六年、连续十年被拒之门外。从1999年起,美、英、法等西方国家连续在联大公开发言反对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提案。

  显而易见,上述种种反映认定一个中国的国际大格局确定不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不断增强。

  两岸往来、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

  五年中,祖国大陆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如:公安部决定简化台商入境手续、放宽台商在祖国大陆居留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效力认定的规定,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外经贸部关于对台湾地区贸易管理办法,有关部门关于建立大陆台商子弟学校、在大陆高校扩大招收台生、批准台湾居民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西部大开发对台商有关鼓励政策等规定。通过这些措施的制订和实施,经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扩大。

  据仅从香港、澳门入境统计,1997年9月至2002年9月,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共约1320万人次(约占历年总数的53%);祖国大陆同胞赴台交流共约11650个项目(约占历年总数的75%),9.23万人次(约占历年总数的79%),两岸交流范围遍及大陆各个省、市、自治区,遍及包括金门、马祖、澎湖在内的整个台湾地区;交流内容几乎涵盖各个领域,一些专业化学术交流和科技产业交流增多,并由一般参观、访问发展到讲学、探讨、技术指导和合作研究,众多的学术社团、科研机构、各级各类学校等,都逐步建立比较稳定的交流关系;不少交流项目产生轰动效应,如“台北——北京长跑”、福建湄洲妈祖金身巡台百日、大陆数百人组成的经济和科技代表团赴台参访、大陆13个省55个民族230人组团赴台举办“中华少数民族民俗技艺博览会”,台湾省大甲镇澜宫2000多名信众谒祖进香团到湄洲妈祖庙举行三献大礼,台湾数百人组团参加福建龙岩“世界客属恳谈大会”、大陆赴台举办“兵马俑——秦文化特展”、大陆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赴台举行“中华情”大型演唱会,等等。

  两岸经贸方面,1997年9月至2002年8月,两岸间接贸易共约1410亿美元(占历年总数的56%以上),现在台湾已成为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顺差来源;台商投资大陆,共有项目约16900个(约占历年总数的31%),协议金额近239亿美元(约占历年总数的39%),台商投资主体已由中小企业转向大企业、大项目,台湾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已多到大陆投资设厂;投资类型已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目前电子电器、非金属制品、石化产品等居投资前列;投资地域从沿海地区为主扩展到大陆各地,并已开始“抢滩大西北”;投资领域遍布第一、二、三产业众多方面,尤其已涉及到金融保险、航空运输等行业。投资项目金额增大、结构优化并向高新技术领域延伸,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发展趋势。

  1997年福州、厦门与高雄之间的“试点直航”顺利启动,结束了台湾海峡两岸间近50年没有任何商船直接往来的历史;1998年两岸船公司经营的外贸集装箱班轮开始可以同时挂靠两岸港口;2001年福建的马尾、厦门先后与马祖、金门签订加强民间交流的协议,开始实现两岸海上客、货直接往来;2002年春节、清明节、“五一”节前,福建省有关方面共组织1000多名台商分别乘客船从厦门直航金门并转机返台探亲、休假,然后又从台湾经金门返回厦门,成为新的突破;2002年初,澳门航空公司与大陆深圳机场合作,由澳门航空公司经营,从深圳起飞、经澳门中转、再飞抵台北的“一机到底”的包机货运,开通了往来台湾与大陆的全货运航班;2002年3月27日,厦门“中洲号”货轮运载1940吨河沙首航金门料罗湾,开启50多年来福建沿海向金门首次货运直航;2002年5月4日,台湾“金航二号”直航马尾港接运2300吨自来水运抵马祖,马祖民众激情书写横幅“滴滴甘泉,浓浓亲情”。2002年5月,马祖人民在相隔50多年后首次喝上祖国大陆供运的水,祖国大陆对“华航”空难的救援和善后工作大力协助,台湾各界由此更为急切呼吁两岸全面“三通”。2002年7月23日,澎湖257名信众乘台湾“超级星”号客船首次直航福建的泉州湾,进一步反映台湾同胞推动“三通”的实际努力。近年来,钱副总理关于两岸直接“三通”的重要谈话,充分展现祖国大陆积极推动两岸直接“三通”的诚意,在台湾产生强烈共鸣。

  祖国大陆积极推动两岸对话与谈判

  五年来,在祖国大陆的积极推动下,两岸接触与对话取得新的进展。

  一方面,鉴于两岸此前进行的10多次事务性商谈已涉及政治问题,但在原有框架内又无法讨论解决,祖国大陆因时顺势推动进行两岸对话与谈判。1995年夏季至1996年春季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为稳定和改善两岸关系,祖国大陆提出海峡两岸进行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先可举行有助于两岸关系发展与和平统一的政治对话。1998年10月,海协邀请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首次率团参访大陆,达成双方继续进行政治、经济对话和汪道涵会长适当时候访台等四项共识。汪辜上海会晤,推动两岸谈判从事务性商谈为主向广泛对话包括政治对话的方向发展。

  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两岸实已开启的政治对话因此中断。2000年台湾领导人变更后,祖国大陆随即表示、后来一再重申: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92共识”,即可恢复两岸对话与商谈。迫于内外各种压力,台湾当局三番五次标榜希望恢复商谈,但反对以“一中原则”和“92共识”作为商谈基础,还在“汪辜会谈”8周年时刻意强调用所谓“92精神”处理“一中”问题,在两岸“入世”后更妄称要在“世贸组织架构”这一国际场合协商两岸“三通”等事宜。虽然台湾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使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基础被毁,但从总的趋势来说,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已成为两岸关系发展至今的客观需要,台湾当局对两岸对话与谈判终将无法逃避。

  另一方面,鉴于台湾当局固守与祖国大陆对抗、分裂的立场,致使海协与海基会两会商谈无法恢复、两岸政治关系持续紧张,直接影响台湾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台湾各界在强烈不满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来往于海峡两岸,主动参与筹划两岸关系的实际推进。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先后几次组团来大陆,就反对“台独”、反对“两国论”、反对“一边一国”论,坚持“一个中国”、肯定“92共识”、促进两岸“三通”等方面,与海协达成不同程度的共识。台北市副市长与上海市副市长成功进行互访,开启两岸城市对话与交流。“台湾工商界人士访问团”、“两岸空运直航访问团”等陆续到大陆,与有关方面深入商讨两岸经贸与“三通”业务的合作问题,有的还签订相关协议。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对台湾同胞产生积极影响

  五年来,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按“一国两制”认真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在保证繁荣、稳定的基础上,又为香港、澳门的进一步发展从多方面增强基础。

  1997年前移向海外的香港居民、资金,现在纷纷回流香港;1997年曾对香港回归表示怀疑、嘲讽甚至攻击的某些国家政府或人士,现在纷纷表示肯定。“一国两制”本为解决台湾问题所提出,在港澳先行得到成功实践,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1999年9月美国前驻华大使尚慕杰表示,“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行得非常好”,值得台湾当局“认真思考”。同年12月,应邀参加澳门回归庆典的一些台湾人士表示,作为中国人,“很高兴澳门主权移交中国”,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解决好台湾问题,尤其台湾方面“值得深思”。近年来,英国、美国、葡萄牙、欧盟等国家、国际组织及有关人士多次不同形式地对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表示认同。许多台湾同胞通过在港、澳留驻、观光、投资,亲身体验到“一国两制”的现实生活,亲眼见证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优越性。台湾岛内及旅居海外的学者纷纷从不同视角、运用不同学理,对“一国两制”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在港、澳实践的意义、效果,在台湾实行的可行性及与在港、澳实行的异同等,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在海内外有关媒体和会议上发表看法。

  近年来台湾各种民调显示,台湾民众赞同“一国两制”的比例不断上升,就连台湾“陆委会”也不得不承认,台湾人赞同“一国两制”的增长幅度惊人。更有意义的是“一国两制”的话题在台湾,由“禁区”到热门,由“不准、不能、不愿谈”到公开研讨。1998年8月,以公开研讨“一国两制”为主题的“中华民族腾飞第四届学术研讨会”,排除台湾当局各种阻挠隆重召开,“盛况空前”,被称“‘一国两制’登陆台湾”。

  2001年9月10日,钱其琛副总理发表关于“一国两制”在台湾比在港、澳实行更宽政策的谈话(“钱八条”),引起台湾各界的热烈反响。已有台湾舆论表示,两岸之间“此(台湾)消彼(大陆)长”,使“一国两制”为台湾民众“提供了一个向往美好生活又可预期的蓝图”。

  祖国大陆蓬勃发展增强了对台湾同胞的吸引力

  祖国大陆的不断发展壮大,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障。五年来,祖国大陆的全面发展,使广大台湾同胞为中华民族复兴深感振奋。台湾前“经建委主任”江炳坤访问大陆后,针对大陆公共建设突飞猛进、台商投资“各个赚钱”、“戒急用忍”政策毫不管用的现实,发出“三个震撼”的感叹,其作为“戒急用忍”的前直接推动者,现多次呼吁台湾当局尽快真正调整“戒急用忍”。台湾现任“经济部长”林信义,公开承认大陆对台商的确有“磁吸作用”。台湾各界普遍看好祖国大陆生机无限,深入开展全方位的“大陆研究”,在对大陆“投资热”的基础上,又掀起“求学热”、“求职热”、“创业热”、“考证热”、“置产热”、“定居热”。台湾民调显示,近25%的台湾人希望在大陆定居,而实际仅常驻上海的台湾同胞即超过30万人;超过70%的台湾人希望两岸尽早实现“三通”。“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台湾当前的主流民意,“台湾的前途在大陆”——已成为越来越多台湾人的切身感受和共同呼声。

  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个中国原则不可动摇、两岸关系发展不可逆转、中国完全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

  作者:化青 来源:了望新闻周刊


 
编辑:叶晓刚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