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2月06日星期五
raybetapp2涓嬭浇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江泽民关心国防大学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纪实

2002年12月05日 07:46

2001年8月31日江泽民同国防大学领导亲切交谈

  中新网12月5日电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昨天播发长篇通讯,对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关注国防大学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作了纪实报道。本网全文转载如下:

  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对我军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十分关注,为国防大学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间,江泽民先后8次为国防大学题词,8次亲临国防大学视察,6次在人民大会堂、京西宾馆和军委驻地等接见国防大学师生,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13年来,国防大学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成绩斐然:我军大军区、军兵种和作战部队军以上指挥员,几乎全部经国防大学培训,学校还培养了我军第一个硕士舰长、硕士副军长、博士师政委……

  治军必先治校。江泽民殷切期望把国防大学办成全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楷模

  治军必先治校。这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治军思想。红军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办了红军教导队,后来又创办了红军学校和红军大学;抗战时期,他亲自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委员会主任。1977年8月,恢复工作不久的邓小平提出,军队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位置,对推动军队院校的重建起到了重要作用。江泽民深刻总结我军院校建设的历史经验,强调指出:“实现科技强军,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必须把院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明确提出:“我军要跻身于世界强师劲旅之林,必须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军事院校。”

  1989年12月29日,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不久的江泽民亲临位于北京西郊的国防大学,在元旦前夕前来看望辛勤耕耘在军事教育园地的教研人员,祝愿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把国防大学办得越来越好”。

  国防大学是在邓小平的亲自倡导下,于1985年底由原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合并而成。“三大学院合并成国防大学,这所国防大学就是一个宝。”1990年5月30日,江泽民在与国防大学领导座谈时,满怀深情地说。他指出:“国防大学是解放军最高军事学府,担负着培养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的高级军事人才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他认为,国防大学对于提高军队高级指挥人员的军事、政治、后勤、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能起到很大作用。江泽民还欣然题词:“发扬传统,改革创新,博采众长,把国防大学办成全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楷模。”

  1992年12月2日,江泽民第三次来到国防大学。他嘱托教员:“你们设置的那些课程,你们自己编的讲义教材,送我一份。我要学习。”他高兴地对学员说:“来这里学习的多是我军高级干部,我经常同大家一同讨论有关问题,很有意义。只要能抽出时间,我很愿意来和大家一道研究问题。”

  此后,江泽民又多次来到国防大学,与校领导和教研人员共同探讨我军院校建设的特点规律,与来自三军部队的高中级干部学员共商治军之道、强军之策和军事斗争准备大计。他还多次调阅学校的发展规划、教改方案,就办好国防大学作重要指示。

  1995年11月28日,江泽民在与即将结业的国防研究系、国防进修系学员座谈时,突出强调了军队院校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指出:“院校要担负起培养干部的重任。培养人才,一靠实践,二靠院校。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培养高质量人才,必须有高质量的院校,要高度重视院校建设。”他希望国防大学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再接再厉,为我军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中高级指挥人才”。

  13年来,国防大学党委坚持以江泽民军事教育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制定的办校方针治学育人,全面启动以建设高素质专家群体为主的“人才工程”,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为标志的“教材工程”,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工程”,朝着具有我军特色的一流、名牌大学的建设目标稳步前进: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本内容的政治理论教学体系;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建成了覆盖当代军事前沿领域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在全军率先获得军事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着眼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建成了全军第一个战略决策模拟训练室和战役模拟训练室……

  今天,国防大学已经成为我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军委、总部谋划指导军队建设的“智囊团”。从1990年至今,已出版专著1063部,发表学术论文7012篇,为军委总部提供各类咨询报告202份,11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奖励。伦敦国际战略研究年会、国际安全趋势讨论会、防止核扩散危险和新的威胁研讨会等42个国际性军事与安全会议上,留下了国防大学专家教授的身影。

  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江泽民要求国防大学努力培养大批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既要依靠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更要依靠思想上政治上过得硬、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军事技能的高素质军事人才。这是江泽民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

  1993年6月5日,江泽民与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第十二期、进修系第十七期学员座谈时,语重心长地说:“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就曾针对我军的状况指出‘两个不够’的问题,就是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部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十几年过去了,这两个能力现在够不够?我看还是不够,而且按照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来衡量,差距增大了。”

  1996年5月31日,在纪念国防大学的前身——抗日军政大学建校6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深刻阐述了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意义,强调指出:“当前世界军事技术革命正在迅猛发展,我们必须作好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精心谋划和运筹,把军事人才培养这件大事抓紧抓好,以适应部队建设的需要。”

  江泽民在深入分析我军人才素质状况的基础上,着眼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大批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到国防大学视察时,反复强调院校培养的人才首先要在政治上合格,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他还要求学员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领导艺术和指挥才能。

  1992年12月2日,江泽民在与国防研究系第十一期的军队正军职以上干部和地方省部级干部学员座谈时,寓意深长地引用了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中一段著名台词: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

  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江泽民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引用了这几句话,借以描绘金钱对人们的腐蚀作用。这些话深刻地描绘了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带来的恶果。他告诫大家,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军队的领导干部,应该把金钱看得淡一点。要时刻警惕金钱和权力的腐蚀,永远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不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不了解历史,科学文化知识浅薄,思想政治水平、精神境界、领导能力不高,就无法做好工作,带好部队。”1995年12月28日,江泽民在与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学员座谈时,号召军队干部要自觉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他指出,我们军队的同志尤其是中高级干部,要特别注意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军事高新技术知识;军队要永远听党的话,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要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把个人的名利待遇看得淡一些,要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从1991年开始,国防大学先后在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地建立教学基地,组织学员参观见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江泽民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人手里。”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各级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的科技素质和现代军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泽民要求国防大学学员要“跟踪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研究高新科技运用于军事领域之后,使战争样式特点和规律发生的重大变化。”他指示学校要“注重学员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注重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为科技强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这些高屋建瓴的思想,迅速化作国防大学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具体行动。学校明确提出:要在提高学员运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思想指导实践、从战略高度把握大局谋划工作、迎接世界军事发展挑战、组织指挥现代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和新时期治军带兵等五种能力上,取得教学科研“五个新进展”。

  运用大型计算机智能平台对高中级指挥员进行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模拟训练,是国防大学为提高学员的战略决策能力、战役指挥能力和高技术素质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国防大学的作战模拟大楼里,已上演了上百场高技术条件下的“立体战争”。红蓝双方将领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计算机训练模拟系统上斗智斗勇,磨砺着我军高中级指挥员打赢未来战争的谋略和胆识。

  1999年1月5日,江泽民走进作战模拟大楼,观看国防大学研制开发的“战略决策训练系统”和“战役指挥训练系统”。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激战正酣。一台台计算机发出各种指令,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不时变换出交战双方的作战态势……

  在饶有兴趣地观看了两个系统的演示之后,江泽民指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世界战略格局的重新组合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强军的战略,加紧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科学技术含量。”他强调,全军院校都要按照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要求,着眼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国防大学贯彻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方针,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和高技术战争的发展变化,对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坚定的步伐走出国门,以广阔的胸襟迎接八方宾客。

  十多年来,已有来自五大洲72个国家的一万多位政要、将领和军事专家走进国防大学,与国防大学师生交流世界军事发展的最新成果和信息。与此同时,188批学员和教研人员走进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瑞典等74个国家的军营访问见学。这种双向交流,使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新的知识。

  办校育人关键是学用一致。江泽民勉励国防大学学员弘扬抗大校风,担当历史重任

  在国防大学礼堂前厅,镌刻着毛泽东当年为抗大题写的著名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1990年5月30日,前来视察的江泽民在这里注目良久,他对校领导说:“你们把抗大的这一校风作为国防大学的校风,这很好,要继续把它发扬光大。”5年后,在国防大学组建10周年之际,江泽民题词:“弘扬抗大校风,培养合格人才。”

  江泽民在听取国防大学领导汇报时特别强调:“办学培养人才,关键的问题是要学用一致。”他希望国防大学坚持学习理论与研究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发扬学用结合和学用一致的学风。

  江泽民指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院校教育要与部队工作紧密结合。他对国防大学培训师资班学员走院校培养与部队锻炼相结合的路子给予了肯定。当他得知国防大学为举办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研讨班,从部队收集整理了80多个问题时,专门让学校送给他一份。

  江泽民还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在军事教学中加大实践环节。他指示国防大学组织学员到重要地域、重要方向现地作业和到军区、军兵种参观见学,并让总部和军委办公厅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近些年来,从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到各部委领导,从军委、总部首长到大军区、军兵种主官,纷纷走上国防大学讲台,介绍国家和军队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的新思路新举措。国防大学相继在三大战役旧战场和各军兵种重点部队建立了教学联系点,多次组织学员参演或观摩大型军事演习和新型武器科研试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993年6月5日,江泽民在与国防研究系第十二期、进修系第十七期学员座谈时,引用北宋晏殊的这句词启发学员说:“要善于总揽全局,站在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俯瞰纷繁复杂的形势,把握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重大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既是高层领导工作的需要,也是高级领导干部必备的一种素质。”他对军队高级干部提出四点希望:胸怀全局,有比较强的战略意识,注意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领导素质;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集中精力抓好部队建设;要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部队。

  江泽民要求高级干部学员要提高战略意识和决策水平,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想大局,议大事,谋大计,不断提高指导部队建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他根据学校理论研究人才相对集中的特点,要求国防大学发挥优势,“对一些重大政治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作出理论的回答”。

  因势应变,与时俱进,就兴旺发达;因循守旧,停滞僵化,就衰亡败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政党、一支军队也是如此。2001年8月,来自四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的39名高级将领汇聚国防大学,参加军队高级干部学习“七一”讲话理论研讨班。这是中央军委为进一步用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统一全军思想、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队建设的指导地位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江泽民调阅了研讨班的学习方案和汇报材料。8月31日,他在与学员们座谈时强调指出:“历史的经验都说明,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什么时候我们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党的事业就要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挫折。”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挑战,军事教学领域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在国防大学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贯穿始终……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如今,从我军最高军事学府走出的大批高级指挥人才、高级参谋人才和高级理论研究人才,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断做出新的贡献。(贾永、景抒展、廖伟文、姜宁)


 
编辑:李淑国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