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9日电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现在的中国离全面小康社会还有多远?香港文汇报的综合报道指出,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尽管中国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与全面小康社会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中仍有一些有待解决的困难与挑战。
刚起步的小康社会
到2000年底,中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仍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仅相当于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而按照全面小康的目标,到2020年,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精神生活质量待提高
其次,内涵存在着深浅之分。目前,还只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
贫富差距有待改善
现阶段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社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西部12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71%,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只占全国的18%。到2000年,还有近3000万人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城镇也有近2000万人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尚未达到小康。同时,大城市和县城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到2000年底,全国2073个县中,未达温饱线的占22.8%,居温饱线和小康线之间的占63.2%,居小康线和比较富裕线之间的占13.7%,达到比较富裕线的只占0.3%。而上海和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已经达到GDP4,000美元,不仅远远超过了小康社会的标准,而且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
小康社会两大支柱
从这一意义上看,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乃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是一个继续消除局部贫困的阶段,是一个逐步提高小康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阶段,是一个由片面发展逐步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它所指向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根据蓝图规划,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这20年中,经济增长将保持7%以上的速度。届时上升为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最大实体、世界最大贸易国家之一。但报道说,全面的小康社会通常是需要两大支柱来支撑——
1,中产阶层不断扩大。中间层规模大的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比较合理,分配差距比较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一般都不会很大,这样的社会是最稳定、最可持续发展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原来的阶层发生了分化。最引人关注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和企业家阶层,比例已达18%。但与西方国家的40%还有较大的距离。有专家测算,今后20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达到38%。届时,政府还将有效消除绝对贫困人口。
2,民主法制型社会。小康社会里,全体人民有参与经济活动的各种权利,实现各种权利的途径越来越通畅。到2020年,各项基本制度将得到巩固和完善。基层民主将会进一步扩大,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将会逐步形成,人民群众依法可以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未来20年间,诸如听证之类的参政渠道将会大大得到拓宽。各级决策机关将会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发展路上的阻碍与对策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在曾表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种条件都比较好,又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在通往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无疑将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需要克服。总括而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小康社会,将会遇到农业问题、区域发展平均问题、就业问题及社会秩序问题等。要解决以上问题,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才巩固。
强化农村发展基础: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社会,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小康。解决“三农”瓶颈制约,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要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强造血能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国家有关部门要积极撤除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壁垒,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标本兼治,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平均地区发展:加快西部开发
青海省西宁市市委书记张裔炯说,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实现全面繁荣。
●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边疆稳定。西部地区自身要进一步增强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条件成熟时,可设立区域性发展银行,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重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当务之急要打好基础,例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10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部地区也要提速发展。
●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为贫民提供保障
扩大就业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不可忽略的任务,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是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关键一环。由于中国处于新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下岗失业群体数量庞大,就业形势显得很严峻。
●国家应该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放到与计划生育、国土资源保护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当前,特别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积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建立健全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低收入者解决生存权问题,消除绝对贫困。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实现优质工业化:以科技为主导
从总体上说,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工业化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这要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求得突破。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科技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速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维护社会秩序:加强法制建设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这就必须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整治问题下求突破。
●要打击与防止罪案结合,多策并举,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社会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的局面。
●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努力在国民中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加大法制建设、加大对扰乱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要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建立诚信社会,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报道资料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