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深圳智能交通效果图。
“2015年,中心城区和组团核心区路网高峰小时平均行程车速维持在现有水平,达到25公里/小时以上(行程车速也称全行程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除以行程时间之商,其中行程时间包括信号灯交叉口停车等候等时间),其他区域维持在30公里/小时以上;轨道运营准点率达到98%以上,地面公交车辆运营准点率达到90%以上;全市机动化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56%以上。”
深圳首部《城市交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日前公示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白皮书》明确提出深圳交通发展目标为: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建立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开放、畅达、可靠、公平、安全和低碳交通。
“根据交通需求继续增加供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抑制需求、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市交通运输委负责人表示,《白皮书》体现了三大核心理念。
交通发展方式将实现5大转变
合理利用资源,交通投入向服务大众的公共交通倾斜,提高城市机动化交通中公共交通的比重,到2015年全市机动化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56%以上。《白皮书》提出了包括公平交通在内的6项交通发展指标:在畅达交通方面,到2015年中心城区和组团核心区路网高峰小时平均行程车速维持在25公里/小时以上,其它区域维持在30公里/小时以上。
而6项交通发展指标完成后,深圳交通发展方式将实现运输方式由相对分散向综合高效转变、出行结构由个体机动交通和公共交通并行向公共交通主导转变、交通服务由保障型向优质型转变、交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交通排放由高耗低效向低碳环保转变等5大转变。
“开发项目须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同步规划”
“研究建立开发项目与配套道路、公交场站、人行过街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接管、同步投入使用制度。”《白皮书》首次提出了开发项目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同步实施的意见,同时提出推行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将交通影响评价作为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及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依据,促进土地开发项目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协调。这些举措一旦确定实施,将改变目前项目开发与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
《白皮书》还提出,结合轨道交通和干线道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计划,协调制定新城建设、城市更新等土地利用开发计划,与前海等城市策略发展地区开发建设时序,优化轨道交通、道路、公交等交通系统建设计划。确保在新建项目中,交通设施能与城市功能匹配。
将优先安排公交、慢行交通道路空间
优化道路功能是《白皮书》提出的10大行动之一。其中最大的调整,是优先安排公交、慢行交通的道路空间,实现道路功能由保障小汽车通行为主向保障公交、行人通行为主转变,使道路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调整的最终目标是构筑以公交、行人优先为导向,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相协调,支撑特区一体化发展,和谐、畅达、集约、安全的道路交通体系,实现道路交通路权的优化分配与交通品质的整体提升。
“推广以公交、行人优先为导向的路网布局和道路功能设计。”《白皮书》提出,要以公交客运需求走廊为导向,优化调整路网布局和道路功能定位。开展绿色可持续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统筹交通与环境,优先保障公交、慢行交通路权,兼顾“人、车、路”多方需求,营造和谐、舒适的道路交通环境。
打造公交“主导地位”
“实现市民出行结构由个体机动交通和公共交通并行向公共交通主导转变。”《白皮书》明确了打造公共交通主导地位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加快建设“路中式”快速公交通道,形成“轨道+公交快速通道”复合公交走廊,扩大城市关键走廊公交供给能力;升级改造传统“路侧式”公交专用车道及其站台设施,扩大公交专用道覆盖范围,2015年全市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3%以上。
建设“路中式”快速公交通道
“路中式”快速公交通道采用“路中式”公交专用车道以设置更多站台并减少其他车辆干扰,同时结合采用大型车辆、站外售票和灵活的线路运营组织模式,可提供更高的公交运能和服务水平。《白皮书》提出,联系原特区内外的二线通道走廊,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单向双公交专用车道快速通道,新建的坂银大道等二线通道研究试点设置“路中式”快速公交通道。
“有条件的道路上设置单向双公交专用车道,以公交客流为主的主次干道,应考虑设置全天或高峰小时公交专用道。”《白皮书》提出,要在城市主要客流干道扩大既有公交专用车道规模和站台设施容量。同时结合公交专用道布置,实施“多站台、深港湾”公交车站改造,整体提升公交专用道运行速度和服务能力。
对于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新建或改建,《白皮书》提出原则上要配套布设公交专用道,中心城区主次干道要根据道路条件尽可能布设公交专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