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深圳到2015年公交出行分担率将达56%(3)

2011年10月12日 14:5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增加深港跨界通道

  “加快建设沿江高速公路、东部过境高速公路等道路建设,实现深港跨界货运交通西进西出、东进东出”。为加强深港的跨界联系,《白皮书》提出了完善深港跨界轨道设施和道路设施的建议。深港跨界轨道方面,加快深港西部快速轨道及前海枢纽规划建设,与既有的中部福田地铁口岸(连接深圳地铁4号线与香港东铁落马洲支线)、东部罗湖口岸(连接深圳地铁1号线与香港东铁)共同形成西、中、东三个方向上的跨界轨道网络。

  《白皮书》还提出加快铁路口岸建设,与香港协调推进广深港客运专线铁路口岸规划建设,加快福田地铁口岸和皇岗口岸的设施整合,结合深港西部快速轨道规划建设机场和前海铁路口岸。加快莲塘/香园围口岸规划建设,分流皇岗口岸向东部的货运交通,缓解沙头角口岸和文锦渡口岸的货运压力,以完善公路口岸体系。同时完善蛇口码头客运口岸设施,加快东部地区南澳、西涌水运口岸规划和建设;增加深港水运口岸的合作,推进水路客货运交通发展,促进深港港口合作。

  深莞惠交通一体化提速

  “加快推进沿江、博深、东部过境、外环高速、清平二期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梅观、水官、深汕等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加快开展深中通道的前期工作。”《白皮书》提出,深圳要加强与国家、省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的衔接,构建深莞惠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白皮书》具体提出了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道路交通衔接和跨界公交三方面的建议。轨道交通方面,协同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规划建设,与东莞、惠州合作开展城际轨道专项规划研究,协调穗莞深城际线、深惠城际线、虎龙城际线等城际轨道规划布局、建设及运营管理方式。加快穗莞深城际线规划建设,积极推进轨道站点配套交通设施、沿线道路和公交线路优化等相关工作。

  道路交通衔接近期的重点是加快推进深莞惠三地主、次干道衔接道路建设。加快新和路至建安路跨东宝河大桥、惠康路—龙凤大道等工程建设。

  建智能交通“1+6”系统

  “近期重点完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扩大智能信号控制、干线诱导等系统应用范围,建设公交信息实时发布系统和公交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发展车载导航和移动信息终端。”《白皮书》提出,要加快建设深圳智能交通建设,提高交通规划决策与运行管理水平。

  智能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之一。为全面推进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白皮书》提出要加快建设深圳市智能交通“1+6”系统,即数据交换平台、综合交通监测系统、交通调控系统、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交通运行指挥系统、交通应急及仿真决策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近期将重点推进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建设,打造智能设施平台、智能公交平台、智能物流平台、智能政务平台四大专业平台。

  为给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目前市交通运输委联合相关企业开发了深圳易行网(www.e511.com)。该网以一个交通行业数据中心、八大服务板块为支撑,以场景化、人性化、可视化、便利化、互动化为特色,以互联网、大屏幕等终端为载体,目前通过网站信息查询95000服务热线等方式,使市民享受出行前、行程中的全程交通信息服务。

  交通运行管理方面,《白皮书》提出要评估重大交通节点和交叉口交通运行效率和存在问题,优化交通组织和信号控制。加强交叉口渠化改造,完善标志标线。实施客货分流,优化调整区域货运交通组织。根据道路条件,合理设置单行线,研究开辟潮汐车道。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尽快出台《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白皮书》提出要建立道路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安全论证制度、交通事故应急反应和紧急救援体系,完善交通警察路面巡查制度。

  地铁站3公里内设自行车道

  “积极引导市民短距离出行选择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中长距离选择‘公交+步行’或‘公交+自行车’的出行方式。”深圳将规划建设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满足市民日常出行与休闲健身的需要。在以轨道站点为中心500米半径范围内,完善步行通道;在以轨道站点为中心3公里半径范围内,完善自行车通道。

  《白皮书》提出,要按照“连续成网,便捷接驳、相互分离、环境提升”的原则推进慢行交通建设。构建连续通达、覆盖全市的步行和自行车通道网络;加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与轨道、常规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合理分隔步行、自行车和机动车,以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安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