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约定约束力差 拼车回家看似红火实难成功
距离除夕还有4天,回家的倒计时已经开始。一些仍没买到车票的人,开始在各大网站和论坛活跃起来,计划拼车一起回家。
“我是和几个朋友一起拼车的,路上有个照应,还能省去买火车票的麻烦和挤火车的辛苦。”在北京工作的山东姑娘王慧告诉记者。
在几家大型同城交易网站,记者通过分类搜索发现拼车贴确实很多,仅三天之内,在同一网站发布的拼车贴就达到上千条。这其中,绝大多数的发帖人称自己是为了节省路费和缓解疲劳驾驶拼车的,也有小部分人是希望结识更多老乡。
不过,看上去很火热的拼车,到最后拼不成的占多数。记者随机拨通了一位拼车发帖人的电话,当被问及是否已拼车成功时,这位先生告诉记者:“发帖第一天就有30个人打来电话,但我希望能够找到信得过的人,毕竟回家过年安全第一。但是,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拼车人。”
有过多次拼车经验的“拼友”刘昕(化名)告诉记者,在拼车这件事情上,她既当过车主又当过拼客。但是不管哪种,都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实现。“起初我想反正坐火车还要再倒车,不如直接拼车,这样既省事儿又不劳神。但是到具体操作的时候,想拼成功实在太难了!”她说拼车也要靠运气。
“就拿去年我当拼客的一次经历来说吧。我和两个朋友,共二女一男打算拼车回家。刚开始没有找到满足我们三人同时出行的车辆,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辆商务车,结果车主为确保路上安全要求均为女性,后来也没有拼成。”刘昕说,“拼车往往是口头约定,这没什么约束力,之前约得好好的,可临走时改主意的例子比比皆是。”
据了解,“拼车”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国家尚无明确条例对拼车行为进行界定和规范,也就难以妥善解决拼车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在记者采访中,不少拼客表示了各种担心。车主主要担心搭上不良乘客和发生事故,拼客的担心则集中在个人的人身安全,以及相关的保险是否健全上。
此外,记者从北京市消协获悉,最近两年,拼车类投诉开始增多,但由于拼车不属于消费行为,并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一旦在拼车过程中出现如事故、经济纠纷等问题,消协也很难为其讨回公道。
相关数据显示,与往年相比,今年拼车族的数量至少增加三成。拼车市场的火爆,引发各大网站争相开辟拼车业务。专家则提醒各位拼友,要尽量甄别拼车信息的真实性,在拼车前签订拼车协议并买好保险,力争做到万无一失,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春节。(记者赵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