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高质量发展调研:老工业城市舞出"现代范儿"
石家庄市高质量发展调研:老工业城市舞出"现代范儿"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转型不断推进,石家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这个老工业城市的“现代范儿”愈加凸显。
今年上半年,石家庄交出的成绩单,不仅“面上光”,而且“内劲强”:完成生产总值315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3.2亿元,同比增长20.7%,总量、增速均位居全省首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5.2∶43.0∶51.8调整为5.5∶36.9∶57.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6%。
“城市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的有力支撑。”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邢国辉表示,石家庄将对标先进城市,着力做大楼宇经济、做优会展经济、做强夜经济、做好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实现更大突破。
做强商务,做活商贸——
“退二进三”动力更足
石家庄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一煤独大,特别是城中有钢、城中有电、城中有药、电厂围城,在全国也十分罕见。近十多年来,石家庄先后启动了三轮工业企业退城搬迁。
随着城区工业企业的外迁,如何利用好腾出的土地进行“腾笼换鸟”“引凤筑巢”,是石家庄市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楼宇经济成为破题之举。
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中路,有一栋被称为“双子座”总部大厦的写字楼。这座外表普通的写字楼,是石家庄市桥西区重点打造培育的“双十亿元”楼宇。2018年,这栋楼入驻企业贡献的税收达20.35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纳税12.43亿元。
石家庄市桥西区委书记刘军志介绍,近两年,桥西区共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商务楼宇,均为首次在河北设立区域总部。同时,通过整体租赁、改造提升等方式,清退不符合辖区定位的低端产业,已盘活楼宇面积22万多平方米,与近100家金融企业达成落户意向。
目前,桥西区共有商业楼宇100余栋,入驻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130余家,2018年纳税124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8%。记者从石家庄市发改委了解到,截至2018年,石家庄主城区有楼宇商圈446个,入驻企业约1.9万户。其中,年税收超亿元的楼宇19座、超1000万元的楼宇115座。
“二产腾出来,发展现代服务业,既要在城市繁华地段做强商务,也要在空旷地带做活商贸。”中国市场学会批发市场委员会副秘书长许鹏飞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石家庄作为国家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发展现代商贸有着天然优势。
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的乐城创意国际贸易城是河北省重点商贸项目,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试点示范项目,将以商贸为龙头,以智慧城市为脉络,带动商品流通模式和城市运营模式转型升级。“除了发展传统批发销售,我们还建了一栋网红直播大厦,打造商贸物流新业态。”石家庄乐城创意国际贸易城营销策划总监郭洋介绍说,直播大厦内已有100多位“网红”入驻,最多的粉丝超过了千万,最少的也有50万粉丝,“‘网红带货’模式结合了线上电商和线下销售的优势,成为贸易城未来的一个重要板块”。
石家庄市市长邓沛然表示,目前石家庄经济增长已经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服务业和工业共同带动;发展动能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转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共同驱动。
既要产值,也要颜值——
“腾笼换鸟”空间更优
44家采石场,水泥企业最多时达到166家,建材行业贡献的税收一度占到财政收入的52%……石家庄市鹿泉区曾依靠水泥产业连续5年进入“全国百强县”,但是也因此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环境压力大。当地人戏称,“鹿泉人均二两土,白天不足晚上补”。
为改变“灰头土脸”的面貌,近年来,鹿泉区彻底关停了全部采石场,将水泥企业压减至2家,压减水泥产能4200万吨,腾退土地5600余亩。腾出“空笼”,还得换上“新鸟”。为此,鹿泉区立足地方优势,布局了休闲旅游“一业覆盖”和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智能制造“三足鼎立”的“1+3”现代产业体系。
在石家庄市鹿泉区的卧龙山下,一个名叫“大年初一”的风情小镇应运而生。“这里曾经是水泥制品工业区,旁边不远处就是以前的矿山。”风情小镇工作人员孙静告诉记者,目前旧厂区已经改造成138亩的迎宾花海,因采石遭到破坏的矿山,也被改造成了56米长的山体瀑布。
近几年,鹿泉区已经引进建设了30多个像“大年初一”风情小镇一样的休闲旅游项目。2018年,鹿泉区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70%;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970万人次,预计全年将突破2000万人次。
“三足鼎立”产业中,以远东通信、君乐宝、科林电气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智能制造产业增长迅速,产业集群已然形成。目前,鹿泉区电子信息企业数量由2016年底的48家增加到323家,2018年电子信息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9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和智能制造业2018年的产值分别达到142亿元、54.1亿元。
通过“腾笼换鸟”,鹿泉区闯出了一条产业优、百姓富、生态好、城市美的发展路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优化为4∶34∶62。随着“1+3”产业体系的落地生根,建材业税收对鹿泉区财政的贡献占比下降到8%,新兴产业税收占比提升至76.4%,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减税降费减收4.3亿元和基本没有土地出让的情况下,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
优化产业,创新产品——
“出城入园”天地更宽
2017年,石家庄启动最新一轮企业搬迁,确定了31家城市工业企业外迁,目前已完成19家,今年正在推进8家企业搬迁,剩余4家将于2020年完成。
记者了解到,对于原址土地可出让的搬迁改造企业,石家庄市对按计划完成搬迁、投产并按约定腾退交付土地的企业,以土地出让总价款的60%进行补偿。企业退出的国有出让土地,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分割转让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土地使用权人分割转让土地使用权。
作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企业外迁带给市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13年,石家庄市PM2.5浓度高达148.5微克,2018年下降到72微克,降幅达到53.2%,首次实现污染指数“零爆表”。
城区发展空间更大、空气质量更好,那么外迁企业走进园区后发展如何?
“发展空间更大了。”这是记者走访中,外迁企业的普遍感受。石药集团旗下的欧意药业、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原厂区位于石家庄市区的工农路、华星路和丰收路,2016年搬迁至石家庄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
“通过搬迁升级改造,加快了由传统原料药为主导的传统工业企业向创新药物发展为主导的创新型企业的转型,实现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石药集团工程部高级总监王建明告诉记者,2018年,仅欧意、中诺两家公司就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增长36%,实现利税22亿元,增长39%。
近3年来,石药集团先后投入100多亿元,进行了重大创新药物产业化、制剂国际化、保健品产业化和老厂区搬迁升级改造等4大类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位于石家庄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石药集团第一制造中心是企业高端制剂产品生产基地,占地2100亩,建成了达到欧美高端标准的30个生产车间。
“我们通过精准把握产业‘老与新’的平衡点,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力,在转型发展的跑道上跑出了‘加速度’。”石家庄市发改委副调研员侯明山告诉记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