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户贷款难的“随州模式”——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经济新闻

破解农户贷款难的“随州模式”

2010年08月26日 14:04 来源:半夜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刊记者 戴劲松 何丰伦

  对广大农民而言,贷款是个“老大难”,但在湖北省随州市,“老大难”已不再难。中国农业银行随州分行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探索由政府引导、村委会发起、农户互助担保的融资方式,破解了困扰农村融资的抵押担保难题,有效满足了农民的贷款需求。

  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村市场日益广阔,农户近年来贷款需求迅速上升。农行随州分行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全市约40万农户,其中30%有贷款需求,总额近40亿元。同时,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5564元,对5000元~5万元的贷款没有偿还困难问题。

  尽管如此,当地大部分农户在缺少小额资金时,仍很难从银行贷到款。经多年研究,随州分行决定尝试由农户成立合作社,让他们联合担保彼此信用,解决小额贷款的抵押难题。作为试点的三里冈镇吉祥寺村,全村639户,有贷款需求的400多户,一开始只挑选66户,按自愿原则成立4个担保小组。三组组长胡正国说,我这个小组报名时有60多户,按照贷款逾期纪录多少、平时是否沉迷赌博等个人信用情况,最后确认了14户。

  如何防控风险呢?三里冈镇吉祥寺村支部书记张德贵解释说,合作社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自负盈亏。农户加入合作社时,按规定现金入股用于建立担保基金,会员有需求时,合作社组织投票决定贷款额度,农行按照会员入股金额最高可放大10倍给予贷款。由于利益捆绑在一起,大家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作用。如果小组中有一会员出了问题,全组会员作担保;如果一个小组出了问题,立即启用合作社会员的风险保证金。

  合作社将担保公司和农户联保的功能组合起来,既吸取了担保公司的经营方法、运作体系、管理措施,又兼备农户联保的连带偿还责任,使农户间能自主控制会员质量。如今,全市已有5个村成立了合作社,共吸纳814户,贷款总额达7030万元,运行一年来,到期贷款及利息的收回率均达到100%。

  农行随州分行行长王文保说,全行现有36个网点,其中涉农网点23个,探索合作社互助担保模式化解了管理成本高和管理半径窄的难题。由于合作社是以村委会为单位设立,申请人的品行、财务等情况,相互间一清二楚,会员和理事在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前提下,从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出发,会主动把一些口碑不好、不具备偿贷能力的农户甄别出来,大大节省了以往银行的信用调查时间,降低资金风险。吉祥寺村二组有一家姓孟的农户报名加入合作社,但在评审中,担保小组的15户中有13户不同意他加入,理由是他曾因赌博导致夫妻失和而离婚。

  王文保分析说,过去每个网点管理300户贷款已疲于奔命,但现在重心由单个农户转移到合作社后,每个客户经理只要盯住3~5个合作社,就可以轻松管理1000户以上农户贷款。农行三里冈支行共10名员工,其中客户经理2人,每人平均管理客户数从过去的80户增至300户以上。2008年,这家支行的贷款余额为4450万元,2009年则达到8760万元,一年内累计放贷额3亿多元,远超同类金融机构业绩。

  管理半径拓宽后,受益贷款支持的农户越来越多。吉祥寺村45岁的菇农邓卓虎过去没有贷款支持,只能搞小规模种植,一年纯收入在6万元左右。2009年,他有了5万元贷款后,一部分用于扩大种植规模,一部分通过经销从差价中获利,一年纯收入至少增加2万元。柳树湾村专门贩卖香菇的刘超获得贷款后,生意很快做大,就近招了8名帮工。现在,许多村的香菇产业出现“请工难”,从头年11月到次年5月,就连守家老人也被小作坊争着请去做粗加工的活儿,一天可挣30元~40元。

  随州市副市长赵军说,作为产业链源头的农户,通过建立互助担保合作社,使小额贷款需求得到解决,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为产业做大做强打牢了基础。2009年,全市香菇产业在同期湖北省农产品出口量下降的情况下,实现出口量同比增长22%。

  新的贷款模式在培植农民诚信意识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柳树湾村支部书记杨天江说,如今在村里,能够加入合作社是件很光荣的事,有的村民为了入社,在诚信方面对自己要求很严,无形中推动了全村风气的好转。

  农行湖北分行行长姜瑞斌说,过去的金融支农模式,存在没人管的断点和盲区。随州农户互助担保模式是针对一个产业链的全流程服务,经过3年探索逐步成型,这种做法带动效应明显,对支持“三农”很有借鉴意义。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