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专家:2011年中国将继续面临流动性过剩困局

2010年12月06日 07:3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第七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在中山大学举行,与会专家集中就当前国内的流动性过剩与海内外热钱等问题进行探讨。专家指出,尽管中央已定调2011年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然而由于货币增发而导致的流动性困局仍将持续。目前国内潜在的通货膨胀已远远高于官方数字。国内热钱对通胀影响远远大于国际热钱影响。因此,国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宏观调控考验。

  专家预计,2011年的狭义货币增速(M1)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新增信贷仍将保持在 7.5 万亿元的水平。

  文/记者王亮

  关于通胀 :

  潜在的通货膨胀可达30%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王曦教授认为,官方有关通货膨胀的统计数据被低估。根据 2010年M1(狭义货币)增速达到21%的增速的情况来推测,我国由于货币增发导致的复合性潜在通货膨胀可达30%以上。

  王曦认为, 我国在2009年近10万亿元新增信贷货币与今年的贷款增速叠加导致近期货币流动速度反弹。同时,由于企业信贷增速恢复过快, 我国的货币超速增速问题日益凸显。其中, 2009~2010年的潜在通胀可达38%。

  有关热钱 :

  人民币国际化需防泡沫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则预计,2011年新增信贷仍将保持在 7.5 万亿元的水平。

  孙立坚认为,在国际货币锚消失后的流动性过剩是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美联储宽松的政策导致新兴市场通胀情况加剧。

  孙立坚表示, 目前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估价过低 ,造成软通货逃向硬财富。同时,中国等新兴国家成为全球套利资金追保值的热点。同时, 2009年的4万亿投资与10万亿贷款,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近期外汇占款率创新高,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热钱,从而加速国内资产泡沫形成。在目前流动性增加持续的情况下,国家能否把新增信贷资金引入更为有效的消费金融领域,最值得关注。

  孙立坚建议,国内应吸取根据日元国际化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 , 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必须防止大量低估的国际货币进入国内。

  对于2011年货币政策方面, 新增信贷预计不会因紧缩政策而马上缩减。

  关于民生:

  改善收入分配体系迫切

  与会专家认为, 虽然国家出台“国16条”来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改善民生,但是行政指令并非长效之计。从之前的政策效果来说,从短期来看,“落实菜篮子工程”和“打击囤积炒作”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消除通货膨胀和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才是关键。

  专家建议,落实“国16条”的过程中,政府更应该注意以上两点,很多地区提到“发补贴”,这种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是一定要强调补贴的来源,更要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尽量避免用新增货币来进行补贴,同时也要保证提供的补贴真正到了有需要的人手上,并用于购买或种植农产品,这样虽然也可能导致一定的通货膨胀,扣除这个因素后,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民还是有好处的。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