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赢粒糖 跨国公司赚间厂
——中国贸易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
尽管他打工的工厂已形成每月200万台电脑的产能,金志强并不打算拥有一台自己生产的计算机,因为它实在是太贵了。
他说:“我们生产的一台电脑市场价格要4000元左右,而我每个月工资只有1300元,花3个月的工资去买我组装的电脑,实在不划算。”
来自安徽的金志强今年37岁,目前正在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伟创力苏州吴中生产基地笔记本电脑生产流水线上工作。
在伟创力苏州工业园区生产基地,数千名生产一线员工的经济处境与金志强差不多:买不起公司组装的电脑。
伟创力是仅次于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代工企业,主要为惠普、柯达、爱立信、飞利浦等跨国公司做代工。
像伟创力这样的代工企业组成的加工贸易大军,构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体。
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10年前11个月中国总体贸易顺差约为1704亿美元,而外商在华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就占了1125亿美元,而同期加工贸易顺差高达2911亿美元,相当于同期总体贸易顺差规模的1.7倍。
伟创力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建章坦言,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为代工产品,虽然数量庞大,但中国代工行业平均利润率估计仅为3%左右。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伟创力苏州公司已将平均代工利润率从早年的3%提升至目前的15%左右,但许多跨国公司销售伟创力的代工产品却可获得50%至60%的毛利率,远远超过中国代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
“和上游企业相比,我们的利润率仍然偏低。我们基本还是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已经内外交困。”余建章说。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价值链曲线中,附加值高的区域集中在研发和市场两端,处于中间的代工制造等环节只获得微薄的利润,形成酷似微笑嘴形的曲线。
分析人士认为,以伟创力、富士康为代表的大量中国代工企业,虽然替中国“赢下”巨额的贸易顺差数据,却只能处于微笑曲线底部,它们获得的微利远远无法与代工跨国品牌所有者相提并论。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加工贸易中,中国贸易数据看似漂亮,但贡献也主要体现在大量农民工的组装环节,代工产品的大部分利润则被跨国公司拿走。
“这是个说了多少年的事实。”他说。
张燕生指出,当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持有经常项目顺差,而发达国家持有经常项目逆差,要解释这个“全球经常项目之谜”,需要细致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真相。
据介绍,当前衡量全球经济失衡常用的标准主要是全球经常项目的差额和外汇储备余额。这两个标准认定: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主要在经常项目端,是贸易收支的失衡,而不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端,即金融脱离实体经济所带来的失衡。
张燕生强调,事实上,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及随后欧美经济复苏乏力的根源恰恰在金融失衡,而中国贸易顺差的来源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顺差。
他表示,按“居民”统计的美国出口,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应按“所有权”统计的美国出口的真实情况。美国通过长期对外直接投资建立起自己的全球生产体系,从美国本土出口的产品和服务只是美国实质性全球出口的一部分。如果用现行被扭曲的统计数字来解释全球经常项目失衡,并要求中国承担责任,是不公平的。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日本、韩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投资企业,这些企业进口加工组装后对美国的中间产品出口也被算成中国对美出口的一部分。该研究所的实地调查也发现,大跨国公司的产品增值链对人民币升值很不敏感,因为它们用人民币支付的人工成本和本地配套成本在其总成本结构中的比重很低,人民币升值对其影响有限。而对人民币升值很敏感的一般贸易和中小企业,出口则会大幅度下降,但它们不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
张燕生说,中国当前面临着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其他要素产品价格快速上升的压力,在未来5至10年内,中国低成本优势将告一段落,因此有必要寻找未来的竞争新优势。
“我们应该从代工模式转变到自主生产模式,从价格竞争模式转变到差异化竞争模式,从简单模仿模式转变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模式上来。国家需要促进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他说。 (记者顾烨、陈思武)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文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