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双汇瘦肉精自检率仅为规定1/10 监管漏洞惊心(3)

2011年04月02日 09:2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农业部调查组的人员透露,畜产品检验检疫的基层部门缺少编制、人员、仪器和资金的问题在此次事件中也被暴露了出来,这也直接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

  济源市畜牧局局长陈晓棉指出,就生猪而言,根据职责分工,分别由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从养殖、屠宰、流通、销售以及相关案件侦破各环节进行监管。按理说,只要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就能阻断不安全食品的流出,但在现实监管中,各部门之间经常出现“断链”:一方面是监管职责衔接不紧,比如养殖和屠宰之间的生猪收购和运输环节谁来管,没有明确规定;另一方面是下游监管部门不能有效弥补上游监管漏洞,导致一些不安全食品“一路绿灯”摆上百姓餐桌。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连友说,农业部规定的行业企业“瘦肉精”自检比例为3%~5%,我们的实际检验比例为4.5‰,因为如果自检比例过高,就要影响正常生产。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告诉本刊记者,从16日开始,双汇集团在全国所有分厂,对“瘦肉精”全部由抽检改为“头头检”。双汇屠宰一头猪的利润是50多元,而每头猪的检测成本至少30元,仅此一项,成本要增加4亿多元。

  从追踪采访中获悉,一头“瘦肉精”饲喂的生猪出栏价格比普通猪每公斤贵0.4元左右,以每头猪出栏时100公斤计算,一头猪能够多卖四五十元。一般小养殖户养一百来头生猪,能多卖4000来元,而“加精猪”对于生猪经纪人而言,既好出手,也能提高收益。同时消费者“挑肥拣瘦”的消费偏好也让企业愿为瘦肉型生猪开出高价。在监管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利益诱惑使得一条由“瘦肉精”串起的黑色链条就此诞生。

  安全隐忧投射转型之痛

  “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多方信息显示,河南乃至全国的生猪产业都遭受了巨大冲击:问题养猪场濒临破产、部分正常养殖场出现滞销、消费市场萎缩、部分地区生猪价格每斤一度下降0.9到1元。消费者的不信任感也在增加。

  全国生猪出栏大省中,河南目前共存栏生猪4796.4万头,仅次于四川,和湖南不相上下。据有关部门测算,预计双汇集团将损失上百亿元。河南部分地区生猪价格一度下降,孟州、沁阳、温县、获嘉等地出现了卖猪难。

  河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刘满仓说,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提高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措施,河南将以“瘦肉精”事件为契机,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一是大力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动养殖基地建设,提升集约化水平。二是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把产业链做优做长做强。三是出台政策扶持措施,加强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对于此次事件的教训,刘满仓认为,这起“瘦肉精”事件虽然是个案,发生在局部少数地方,但影响极坏,教训深刻。究其原因,一是利益驱动,极少数不法分子要钱不要命,通过“地下链条”铤而走险。二是监管有漏洞。个别基层政府和部门监管缺失,听之任之,有个别执法人员“以罚代法”收钱放行,同时,企业的内控机制也不完善。三是社会面监管机制不到位。四是惩罚不到位。

  对于今后具体的食品安全监管,刘满仓说:“生猪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管理部门多,一个环节一个具体事把不严,就会出现漏洞,下一步要加强综合协调监管能力建设,整合力量,形成互相支持体系;另外,基层人员少、监管面大、情况复杂,应强化基层的基础能力建设;要加强长效食品安全管理,就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实现全程监管,即:全过程,全手段,全系统、全社会监管。”

  真相渐白之后,河南乃至全国畜牧业转型和质量安全监管的未来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鹏张兴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