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政府近来推出一系列限制进口产品的政策,以保护本国产业。阿根廷工业部扩大了实施进口非自动许可证的产品范围,对冶金产品、纺织品、高档汽车、各类模具、玻璃产品、自行车及配件等实施非自动进口许可证制度;并要求各大连锁超市和经销商不要进口橄榄油、罐头、巧克力、火腿等国内有生产能力的食品。阿政府把大量进口产品“拒之门外”,一来旨在藉此抑制通胀,扩大就业,保护因生产成本不断提升而受冲击的产业;二来希望获得更多外汇盈余。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阿根廷政府限制进口措施收效甚微,大选年的经济前景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
单从数据来看,阿政府采取的“进口替代”战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阿根廷产业部门替代进口产品额达到了92亿美元,鞋类、玩具、家用电器等产品的产量和市场份额都明显上升。但因该措施触及多方利益,阿根廷国内争论激烈,莫衷一是:进口商秉持高调批评态度,机械、纺织等行业表示欢迎和支持,部分需要进口国外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工业部门则态度暧昧。
这些限制措施引起阿根廷主要贸易伙伴的强烈不满。自今年1月起,阿根廷海关办理从海外进口多项产品的速度明显放慢,而且设置了重重障碍。对此,乌拉圭总统穆希卡曾明确表示不满,欧盟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德古特也表示,阿根廷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将对双方自由贸易谈判进程造成“巨大障碍”,欧盟将视情况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阿根廷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政府为保护国内产业而实施进口限制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在制定和执行相关措施时应注意对症下药,并强调设限范围的必要性,否则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阿根廷国内生产所用的机械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目前生产设备使用率普遍超过80%,若一味加重本国生产的负担,将加速设备损耗,从而导致更多的设备进口。此外,在阿制造的产品原料也依赖进口,比如汽车和电子类产品,都需要从国外进口零部件。再者,阿根廷依赖委内瑞拉的石油、巴西的电力和玻利维亚的天然气,在能源方面自给能力不足。由此来看,新政虽可暂时阻止消费产品的进口,但如过分限制机械、工业原料、能源和燃料的进口,将会直接影响阿的经济增长。
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外部需求和有利的汇率政策,为阿工业发展和增加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即便如此,阿根廷工业仍表现不佳,其主要原因包括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劳动成本增长过快、企业税负不断提高、劳资冲突日益加剧等。政府目前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但无益于这些难题的解决,过度干预还有可能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对此,阿根廷部分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都已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和质疑。
陈晓航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