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菜农韩进因无法承受菜价下跌而自杀的消息,近日引发人们对“菜贱伤农”的持续关注。“新华视点”记者赴当地调查发现,他的自杀有多重因素,但今年菜价低、种菜赔本是症结之一。“受伤”的不仅仅是韩进,低菜价让当地不少菜农“保本”都难。“8分钱一斤卷心菜”事件,暴露出的恰是当下“种菜难赚钱,买菜不便宜”的流通怪圈。
“低菜价”伤害的不仅是韩进
山东济南市唐王镇39岁菜农韩进,4月16日中午自杀身亡,留下了38岁的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
记者采访韩进亲友了解到,韩进自杀原因非常复杂。性格内向的他近两年来接连受挫,特别是今年他种植的6亩卷心菜卖价出乎他意料大幅下跌,是他走上绝路的原因之一。
韩进之妻韩立霞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家中养殖的羊遭遇瘟疫死亡,投入的本钱无法收回。今年种卷心菜,由于土壤翻整等田间作业投入不足,卷心菜成色、质量均不如人,每斤只能卖8分钱。相比每斤约0.2元的当地市场价还要低不少,家中已欠下2万多元债务。
蔬菜收购价下跌背后,“受伤”的不仅仅是韩进。当地许多菜农告诉记者,卷心菜今年低价格让他们损失很大。按照成本计算,至少每斤0.5元才能保本。
“现在白菜在寿光当地根本无人问津,只能运到银川去卖,每斤卖0.2元多。除去包装钱、人工费、市场管理费几乎不挣钱。而去年的价格都到了每斤1元。”做大白菜生意20多年的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宋家村菜农王光荣说。
在目前我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不少菜商也向记者反映,微利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万幸”了。浙江宁波菜商李志勇见到记者就连说:“惨!惨!惨!”在他的销售区,堆着6万多斤甘蓝等待出售,冷库里还存着100多万斤,收购价每斤1元,现在只能卖0.4至0.5元,已赔了近百万元。
多重因素助推菜价“跳水”
不仅在山东,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菜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河南一些地区的芹菜批发价已低至0.1元。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春节期间持续攀高的菜价近期为什么突然“跳水”?一些乡镇干部告诉记者,这主要受供需因素影响。济南市唐王镇镇长李延德说,从供给方面看,今年北方天气异常,一些过去在“南方菜”大量上市之后才登场的“北方菜”提前采摘上市,迅速增加了市场供给。
再从需求方面看,近期市场上关于“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的传言,也使不少市民减少了对卷心菜等大叶蔬菜的消费需求,影响了销路。
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的影响,今年菜农的种植积极性明显提高,其中不乏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有的菜农甚至储藏了大量白菜等,准备今年上市抛售。这些都加大了今年蔬菜市场供应。加之农民小散户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价格走低成为必然。
增强抗风险能力 挤流通“水分”
面对“菜贱伤农”甚至有人因此自杀的悲剧,许多民众在同情的同时,也开始反思,为何菜价屡屡大幅波动?菜农抗风险能力如何提高?菜价流通中的“水分”如何才能挤出来?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分析认为,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当下的最大问题是流通环节过多,每道加价10%至15%以上,价格必然翻番,有的甚至上涨数倍。
唐王镇许多菜农反映,他们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菜贱伤农”的现实。种了20多年蔬菜的菜农韩道坤说,有些蔬菜难保存,当收菜的批发商较多时,农民卖菜价格就高些;但一遇到收菜的车比过去少了,菜价就会快速下跌。
对此,山东省蔬菜协会秘书长孙继祥表示,散户抗风险能力要比有组织的协会弱得多。应利用协会组织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让信息及时传播,增强菜农抗风险能力。如引导农民“错季”种植。
为保障菜农的利益,一些地区已开始进行尝试。如上海在去年便尝试推出了“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在国内率先探索建立绿叶菜成本价格保护体系。
专家提出,权衡抗通胀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系,宏观调控要重在落实“两保”,即菜价较低时优先保障菜农利益;菜价较高时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利益。(记者袁军宝、焦国栋、刘宝森、吴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