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融通中国南北经济的新“大运河”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开通的京沪高铁,把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与经济最繁华的城市——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压缩到不足五小时。
因为京沪高铁,全国6.5%的国土面积、1/4的人口、40%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被“串联”成一体;“环渤海”、“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之间的合作分工变得触手可及,天津、济南、徐州、南京、无锡、苏州等经济重镇,成为北京、上海更近的邻居。
对投资两千多亿元人民币修建的京沪高铁,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纪嘉伦持积极态度。接受电话采访时,他对京沪高铁大加赞扬。
已试乘过京沪高铁的纪嘉伦介绍说,无论是价格、出行时间、舒适度,还是通讯、充电等办公条件,高铁都比飞机更具优势。认为从北京到上海乘坐飞机太费周折的他,对京沪高铁的上座率充满信心。
支持京沪高铁上座率的理由,主要来自中国旺盛的运输需求。在拥有13.39亿人口的中国,安全便宜便捷的火车往往成为外出的首先。即便价格不菲的高铁,有时也无法为乘客提供足够的座位。每年春运期间,火车票更加抢手。为了得到一张紧俏的火车票,许多人需要在寒风中等待几个小时,甚至一夜。
今年春节前后的40天时间里,中国的火车运送乘客2.21亿人次,同比增加1700多万人次。还有很多人因为买不到火车票,不得不改乘汽车、飞机和轮船。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支持纪嘉伦的观点。在纪嘉伦的同校共事者中,就有人公开质疑京沪高铁。车票价格过高,上座率低,重复建设,铁道部负债率高,成为他们质疑京沪高铁的理由。
对此,纪嘉伦认为,许多抱怨车票价格过高的人,是在跟过去运行速度慢、车厢内空气质差、票价低的“绿皮车”比较。对京沪高铁,不能只算上座率、票价等小账,更要算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大账。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再过10年京沪高铁的运能可能又不够用了。
客运之外,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也需要中国铁路增加运力。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时常感到煤电油运紧张带来的压力。
今年,中国一些地区的煤炭供应继而电力供应,再次出现偏紧现象。国家能源局认为,需求增长较快之外,铁路煤炭运力不足也是造成供需趋紧的原因。山西、陕西等煤炭主产区铁路外运能力不足,一些企业不得不根据运输量确定产量。京沪高铁通车后,有利于现有煤运通道的运能释放。
中国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介绍说,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营,对于从根本上缓解京沪间铁路运输紧张局面,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以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受采访时,铁道部运输局综合部主任李军表示,京沪高铁开通后,既有京沪线释放的运输能力每年可增运货物5000万吨。铁道部打算增开货车,优先考虑粮食、油料、煤炭等重点物资的运输。届时,部分原先从秦皇岛下海水运的物资,可以经由铁路更快地运抵中国南方。煤电油运的压力,可得以缓解。
中央官员的观点,得到了京沪高铁沿途地方官员的支持。沧州、济南、泰安、枣庄、徐州、蚌埠、苏州等沿线城市早已磨拳擦掌,都想搭上这趟快车。
许多地方忙着修复景点、改善基础设施,准备迎接京沪高铁开通后或将快速增长的游客。甚至京沪高铁开通之前,沿线城市的旅游广告就已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地。
旅游之外,沿途各地的商业、地产、科教、文化甚至工业也想借力京沪高铁。在山东枣庄,不止一位地方官员对即将开通的京沪高铁津津乐道。京沪高铁在枣庄境内设立枣庄、滕州两个站点,令他们感到自豪。
京沪高铁开通后,枣庄到北京、上海的时间,将缩短到三个小时以内,当日即可往返,可以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在当地,甚至有人把京沪高铁与京杭大运河相提并论。
一千多年前,为了把全国的经济中心——江苏、浙江与北方的政治中心连接起来,隋朝皇帝下令修建京杭大运河。中国南北运输变得畅通、发达,运河沿线的工农业经济大受裨益。枣庄下辖的台儿庄等重镇,由此变得繁荣。
作为纵贯中国南北“大血脉”的京杭大运河,成为唐宋繁荣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巧合的是,枣庄之外,天津、沧州、德州、徐州、苏州等京沪高铁站点所在城市,也都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