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主要考虑的是人工成本,但是要买地、建厂房,产业链配套,其他的成本加上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尤理谦说。
内销型企业转移,主要考虑市场覆盖、周边辐射,比如很多去武汉的,就是考虑到对中西部的辐射面广。
而外贸型企业转移,则要考虑港口、交通成本、客商等因素。“我把企业办在宁波,外贸客商来了,到厂里看货,当天就可以来回。”尤理谦说,“而如果企业在内陆,到上海还要转机,要隔天来回。不要小看这一天两天,有的客商就因为这放弃下单。”
再说时间成本。现在从宁海运到宁波港,不超过三个小时,时间可控。而如果转到中西部,还要加上八九个小时的内陆运输成本。“节省下来的人工成本,可能在这些地方消耗殆尽。”
老挝、柬埔寨、越南这些低成本的国家能不能去?尤理谦告诉记者,孟加拉的工人月工资只有50美元,但是去那儿存在产业链配套的问题,很多原材料、配件要从这边运过去,而海运时间20天,加上通关1个星期,接到时间不赶的大单还能消化,如果是时间紧迫的小单,那么根本不可能。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劳动力成本只是企业决定在哪里设生产基地的多个因素之一,此外,基础设施、监管、税收、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上下游产业链的完整性,都非常重要。
“转型升级,在我们企业看来,最现实的还是在本领域内做精做强。”在尤理谦看来,目前东南沿海的制造优势,更多体现在港口便利、产业链配套、办事效率等综合因素上。
以前,外贸订单的季节性决定了员工队伍很不稳定。但是,现在一些“聪明”的企业会考虑安排内外贸结合、或者产业的“混搭”,来熨平用工的季节性。
帐篷的生产旺季在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5月,“普鲁司”根据自己的设备、用工情况,适当延伸了汽车用品、船制品、宠物用品等产业,这样,一年下来就没有淡旺季之分,工人也都有活干。
本报记者 徐园 报道组 周武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