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备受关注的9月份CPI数据公布。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其中,食品价格涨13.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6.5%。这是CPI涨幅连续两个月回落。消息一公布,乐观情绪开始升腾。主流的看法是,伴随着翘尾因素的减弱和宏观调控继续从紧,从10月起,CPI有望开始实质性下降,到年底回到4%的区间。
今年以来,CPI拐点论的预言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但是从来没有实现过。对于CPI的猜测,演绎成了现实的“狼来了”故事。这一次呢?CPI拐点是否真的要来了?
官方的统计数据似乎正在验证故事不仅是故事,有时候故事会成真。而更有说服力的说法来自期货市场。最近两个月,从粮食品种到基础金属,许多期货品种的价格都在下调,有的幅度超过了30%。这种情况提供了许多未来商品走势的信息。假如CPI真的降下来了,那么困扰宏观调控的许多问题都将打破僵局。比如,政策可以从防通胀转向对增长的关注,毕竟,如果增长下降过快,将造成另一种威胁;再比如,处于史上最高位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适当下调,以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发展资金,避免“全民高利贷”现象从局部地区发散,让实体经济获得适宜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但是,只凭最近两个月增速放缓的CPI数据以及部分期货市场的表现,并不能充分得出CPI拐点终于将至的结论。从更宏观的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看,商品价格处于高位甚至在一定时候继续冲高,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从国际上看,以英国启动QE2为标志,欧洲为解决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在较长时期内采取刺激措施是可以肯定的。美国已经宣布零利率要持续到2013年,而且随时有可能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政策。事实上,在下一次美联储议息会议上,美版的QE3就可能被讨论。即使是与中国经济形态相近的经济体,政策重新由保守转为刺激的例子也不少。金砖国家中,巴西今年已经开始实施引人注目的降息政策,俄罗斯去年开始不止降了一次息。
从国内来看,尽管猪肉价格从未开始回落,但是,没有迹象表明,食品价格轮番上涨的趋势已被遏制。最近,坊间关于鸡蛋的热议,表明人们对于食品价格上涨的感觉依然强烈和敏锐。同样,也没有迹象表明,已经处于上升通道中的人力资源成本会因为某种因素而停止上涨。对于混乱的物流业的整治也还没有取得明显成效。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治理的加价环节。
看明白了这些,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CPI拐点难以迅速到来。或许,因为CPI指数构成中不同商品权重的影响,CPI数据将在未来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这很可能既不代表物价压力的实质减轻,也不代表物价下降的趋势会就此确立。
单纯追求CPI数据的好转,或许没有想象的难,但这不解决所有问题。应对CPI,需要建立的政策框架是,在容忍和适应一定幅度的CPI增长的基础上,平衡好防通胀与增长。最好的平衡之策或许不仅在货币政策中隐藏,也在与之配套的财政政策当中。防止CPI过高是重要的,让百姓获得抗通胀能力更重要。
□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