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有着政策红利下外向型经济路径依赖的温州产业,基础变得十分薄弱,要素支撑不足,创新的瓶颈和产业升级压力使得大量实业企业纷纷外迁。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温州资本在全国各地的实业投资3000亿元,而同期,在温州本土的工业投资只有1300亿元。
“事件只是催化剂。”有业界人士认为,温州企业出现的根本问题,并不是事件表面反映出的资金链断裂,以及归罪于背后的民间高利贷那么简单。
数据显示,近10年,温州投资率始终徘徊在31%~37%之间,比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低13.6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比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均居于末位。而在浙江省11个地市人均GDP排名上,温州位列倒数第三。
今年前三季度,温州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5亿元,就投资总量而言,温州在浙江排名第五位,是杭州的一半、宁波的五分之三,“这与温州作为全省人口第一大市、经济第三大市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称的。”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坦言。
“温州不缺资本,缺的是实业精神。”温州官员认为,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拉响的也是中国经济的风险警报,在世界市场独领风骚10多年的“中国制造”的地位已在发生变化,单纯依靠低成本优势的超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
借“危机”寻求转型升级
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许多人都认为,温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制造业的回归与提升。温州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就认为,解决温州民间借贷的金融乱象,放开非正规金融管制,让民间借贷“正规化”,这只是短期的应急之策。
在他看来,温州的民间信贷危机,既有产业空心化造成当地剩余资金过度向高利贷行业集中的原因,也有温州当地中小企业自身面临产业升级所带来的自然淘汰,“有供给的原因,也有需求的原因;既有政策的因素,更有制度的成因。”
“到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周德文说,当今中国乃至全球都已告别紧缺经济,到了剩余经济年代,大量的商品过剩,温州企业唯有转型升级才能保持最大的利益。
“一般制造业生产正在转出中国,这是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温州鞋业协会负责人说,事实上,世界上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向中等发达经济体转型过程中,都经历过的这样的阵痛。
据悉,为控制人力成本,耐克在近30年的时间里,就不断搬迁自己的主要生产基地。最早在日本,后来是韩国、中国台湾,再后来是中国香港和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
中国在1981年成为耐克的新工厂。直到2010年之前,中国的制造商一直是耐克最大的合作伙伴, 但在2010年之后,这一“宝座”被越南人夺走。
“温州今天遇到的危机,也是中国经济模式的‘缩影’。”周德文说,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针对温州企业,目前整个经济发展形势倒逼中国企业必须进行变革:提升产业价值链;跳出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
对此,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10月21日在接受中央媒体专访时表示,浙江将着眼长远,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形成理性的投资导向和健康的发展机制。
本报记者 董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