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黑龙江省工信委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即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4037.3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1.5%,擎起全省经济“半边天”;完成税收572.6亿元,同比增长31.2%,占全省税收的37.9%。
据统计,一季度,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26.9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7.7%。有关人士指出,三季度综合测算,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1.5%的数据表明,已经占据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半壁江山的黑龙江非公经济,正显示出蓬勃生机。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初步统计,2010年底,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可实现494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3%,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由“十五”末的35.3%提高到49%。
根据2011年初黑龙江省两会目标,黑龙江省把加快培育非公经济即中小企业成长作为工作目标之一,今年的具体工作目标为:年内动态评价认定6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建设6个国家级,建设30个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力争保证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8%以上。
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黑龙江非公经济增加值尚未达到这一目标,但黑龙江省工信委有关人士认为,在全国以温州小型微型企业大面积资金链断裂和出现“跑路”现象之时,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在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和工业园区建设加速三驾马车的引领下得以逆势上扬。据介绍,为规范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统计数字目前已将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改为按可比价计算,使增速有所下降,但全省非公经济仍同比增长16.7%,增速高出全省4.3个百分点,有7个地市增加值增速在20%以上。“这些数字说明,在复杂经济形态下,黑龙江省非公经济仍然保持着强有力的增长态势。”
据了解,非公经济一直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短腿”。与发达省份相比,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黑龙江的差距都很大。为此,黑龙江省把加快发展非公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据介绍,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后劲渐起的首要表现是: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质量提升。统计数字显示,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1653.4亿元,同比增长19.3%,占全省工业总量的4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43亿元,同比增长23.7%;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710.3亿元,同比增长14%。工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林业加工业、能源工业增长最快,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89亿元,占食品加工业的69.9%,同比提高了9.6个百分点。
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加大,项目建设进展明显加快。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继续加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截至9月末,全省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8.9亿元,同比增长42.5%,占全部投资的49.5%,有7个市增幅超过40%;非公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1.8亿元,同比增长41.5%,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5.1%。施工项目3425个,同比增长33.9%。非公经济亿元以上项目675个,同比增长68.8%,完成投资559.3亿元,同比增长65.3%
由于工业园区建设逐步推进,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显现。据介绍,多数地区将工业园区作为发展载体,集中力量打造集群。其中县域工业园区发展成效显著,园区“强磁场”引来大批战略投资者,园区的项目载体功能日益完善。一些弱县通过招商引资,采取共建方式,不断加大园区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吸引更多的好企业入驻,使工业园区成为承接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但有分析指出,虽然非公经济在前三季度已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1.5%,但是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融资难、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紧张等难题。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难,使项目建设期拉长,项目不能达产达效。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致使部分企业利润下降、亏损增加。(记者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