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这个决定,会导致新一轮经济危机吗?
美联储的这个决定,会导致新一轮经济危机吗?
今天凌晨,美联储主席耶伦宣布,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1%到1.25%之间,同时将于10月份启动缩减资产负债表(下称“缩表”)计划。
消息一出,美股下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扬、美元走高、黄金持续下跌。美联储的这个决定,会导致新一轮经济危机吗?
所谓缩表是指美联储缩减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不仅将利率降至超低水平,也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金融危机前不到1万亿美元膨胀至目前的约4.5万亿美元。
其实,可以将缩表理解成量化宽松的反向操作,美联储要给自己“减肥瘦身”。
缩表会带来哪些影响?国是直通车送上10位专家点评。
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
美联储缩表是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中间的一环,并不是一个货币紧缩过程。通过缩表更多改变的只是美国的银行在美联储的储备,在此幅度之内,若美联储的缩表节奏和操作手法能够取得平衡,影响会更多地体现在其账务上的调整,对市场实际产生作用不会太大。
近几年,新兴市场国家在美联储加息过程中经历过市场动荡,并积累了较多外汇储备,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机制,缩表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冲击可能不及市场担忧得那么严重。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
“魔鬼总是隐藏在细节之中。”本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正式宣布,被动式的缩表进程将于今年10月如期开启。根据美联储既定的缩表方案,预计本轮缩表将延续至2023年,表内资产规模和所持证券规模均将大致缩减至当前的60%。而这一缩减幅度的累积效应约等于进行三次加息。
值得重视的是,缩表进程的细节表明,2019年潜藏着重大的政策拐点。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美联储可能启动“Smart Sell”操作,即利用被动缩表进程中空置的缩表配额,相机主动卖出长债和MBS,以针对性地修复收益率曲线。
总体而言,本轮缩表进程的短期影响较弱,但长期影响显著。如果 “Smart Sell”如期启动,则将进一步加速长期强效应的释放,因此风险偏好有可能受到持续而剧烈的冲击,引发美股等风险资产估值的大幅调整,并对美元走势形成有力支持。同时,“Smart Sell”可能渐次导致自然利率低于实际利率,货币政策转入实质性紧缩,从而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真实挑战。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
美联储缩表对中国影响偏负面。首先,跨境资本将持续外流,人民币存在高位回落风险。无论是量的减少还是价的提高,美联储任何举动都将引起国内金融市场反应。之前在加息阶段,国内市场主体已纷纷抓紧海外资产配置,对美直接投资激增,企业通过提前偿还美元贷款、增加进口预付款比例等手段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一方面,美联储将进一步加息,缩表预期愈演愈烈,美元指数将继续走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今年整体走势预计前高后低,下半年GDP增速将略微放缓,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减弱。
中信建投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
估计在2017年内美联储将缩减资产规模300亿美元,在2018年将缩减资产规模约3900亿美元,2019年将缩减4300亿美元。而最终资产规模可能将降至2.5至3万亿美元之间,较目前的水平降低1.5-2万亿美元。
由于美联储关于通胀与加息路径的表态较市场预期更加鹰派,市场前期对于美联储未来加息路径的过低预期在会后得到修正,若缩表计划并未对市场造成过度冲击,那么美联储在12月加息可能仍将是大概率事件,美元未来存在进一步反弹的动力。
瑞穗证劵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
即便美联储缩表,也不用过度担忧对汇率与金融市场的冲击。
美联储缩表不会过于鹰派。从方式来看,美联储缩表是逐步减少到期证券的本金再投资规模,但相对于当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高达约4.5万亿美元,其中包括约2.5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和约1.8万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规模,最初减少的再投资规模相当有限。从这个角度看,即便缩表,前期影响也将十分温和,预计不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有人担忧,美联储缩表会改变今年以来美元偏弱的整体表现,成为美元由弱转强的转折点,但这样的担忧未必成立,除了美联储缩表比较温和的原因以外,基本面没有发生切实改变,市场对美联储缩表已有所预期,这使缩表后,美元不会转向强劲升值。
中投研究院副院长陈超:
美联储缩表影响不能以简单判断得出结论,认为将导致流动性减少,国债压力增大,收益率可能减少。
一方面,金融市场实际是由预期主导,而市场预期在影响着未来事件。如果市场达成一致预期,认为缩表可能导致国债收益率上行,现在便开始抛售国债,引起收益率上行,就会进一步强化缩表的预期影响。管理预期、引导预期会对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经济存在内在负反馈机制,其中最常见的利率和汇率负反馈机制则会对缩表产生影响。缩表导致流动性减少,美元变相加息,带来的是大量资金更愿意投入美元资产,对美元和美债的需求又将上升,如此便形成负反馈,也造成了市场走势的一大变数。
东北证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师许俊:
市场也对美联储会议结果反应为偏鹰派,美元指数上行、黄金下跌、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元指数在持续下跌7个月之后有望转入震荡修复阶段,美元的单边走弱和人民币单边升值将告一段落,二季度以来汇率因素导致的新兴市场及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上升效应面临削弱。
但美联储政策因素的不确定也在增大,按以往规律总统可能需要在10月份宣布美联储下一任主席人选提名,人选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市场对未来美联储政策路径理解存在较大调整的风险。媒体记者会上耶伦对于自己连任问题的答复回答简略,从美国政治预测网站的数据显示当前每位美联储主席潜在人选的胜率均不高,在发布会结束后耶伦的胜率还略微下降。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缩表不加息符合市场预期,因此本次会议结果符合预期,不易引起市场巨震。会后12月加息概率由50.9%上升至72%,较会议之前有所上升,但加息与否仍待观察。虽然加息点阵图显示年内还有第三次加息,但美联储不会将自己禁锢在循序渐进加息的路径上,而是会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调整政策。
对债市而言,缩表于10月开启,但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缩表计划以及“预期引导”的调控手段,引起市场巨震的可能性不大。在央行调控之下,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小,货币政策约束得到缓解。国内方面,在去杠杆效果渐显、基本面存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或将依旧保持温和。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
美联储12月加息依然是未知数。8月通胀,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确认。但是未来几个月的CPI数据却受到两场飓风的严重污染,无法为决策者提供更清晰的物价趋势。
美联储曾经在相当时间内坚持工资上升势必带来物价上涨,为此在前瞻性指引上不惜与市场价格对着干。货币当局刚刚在近两个月软化了态度,现在马上再转弯需要有比较确信的数据和理据,不然的话多看几个月甚至将决定权留给下一届决策人会更妥当。
长江证券宏观固收分析师赵伟:
新兴国家外债、经济预期和资本外流等改善下,美联储缩表或难导致新一轮危机。
当前,新兴国家外债规模相对较低。与危机时期相比,主要新兴国家的外债规模均显著下降。比如,巴西、阿根廷、泰国和印尼当前的外债占GDP比重分别为18%、27%、33%、34%,远低于危机前的37%、102%、92%、159%。
此外,全球经济景气不断改善下,新兴国家经济预期持续向好,而受欧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影响,美元或总体保持弱势,新兴国家资本外流压力或相对可控。(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