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决胜年:上海制度创新厚植“三大任务”试验田
中新社上海1月19日电 题:迈进决胜年:上海制度创新厚植“三大任务”试验田
作者 樊中华 高志苗
“上海‘三大任务’,2019年只是开了个头,今年进入全面施工期。”在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
过去一年间,作为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先后落地,并迈出了先试先行的第一步。
如何让承载着制度创新希望的三块“试验田”成长为“繁茂森林”,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断蓄力增能,成为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们的关注焦点。
科创板:细化评价维度,储备“硬核”企业
科创板开板半年多来,已受理205家企业上市申请,70家企业成功上市,筹资额824亿元人民币。
上海市政协委员虞钢指出,当前上海有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只有12家在科创板挂牌,体量很小。
“科创企业在高速发展中,更多关注的是研发投入、用户黏性、解决社会痛点等非财务指标因素,因此在不同阶段反映出的竞争力也不同,这就意味着对‘硬核’企业的评价指标需要进行更多维度的细分。”虞钢表示。
对于如何帮助科创企业走好上市前的“最后一公里”?上海市政协委员钮晓鸣认为,应充分发挥如孵化器、科技园区、投资公司、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力量,培育、评估潜在上市企业,向金融部门进行背书推荐,形成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库。
对此,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寿伟光表示,上海的国资国企是难得的战略资源,应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头部企业,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大力吸引科创板上市公司总部“落沪”。
上海市科协建议,应设立上海市科创板上市企业储备信息库,为增加科创板体量和活跃度储备优质的“硬科技”企业。
长三角一体化:紧握生态蓝图,寻路产业创新
2019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幕,以三省一市27个城市为核心的一体化发展区域随后确立。
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陆月星表示,下一步,长三角一体化将按照做精先行启动区、做实示范区、做强协同区的三个层次空间结构进行制度创新和落实。
在制度创新上,民建上海市委建议,应制定示范区“负面清单”和“免罚清单”等激励措施,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最大限度地激活示范区的创新发展活力。
去年,华为青浦研发中心落户示范区。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表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发展必须严守生态红线,“市场会对产业的发展进行选择。”
陆月星称,华为将研发中心落子示范区表明,生态环境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一是可以发展环保产业、绿色经济;二是发展创新经济,与张江科学城联动进行研发转化;三是成为高新技术的应用区;四是发展旅游、文创、康养等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的产业。”陆月星建议。
临港新片区:强化资源配置,提升国际显著度
作为承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自揭牌五个多月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下称“临港新片区”)新设企业4025家,签约重点项目总投资821.9亿元人民币。
如何借助“五个自由”和“一大便利”实现高端产业和跨境贸易的增量发展?
上海市政协常委李昕欣认为,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高端产业发展,临港新片区应利用制度优势,优先发展高端科学仪器,弥补短板。
“高端科学仪器一是可以辐射多个先进制造产业,二是让中国的科学成果有机会转化为产品,使中国成为产品标准创造者,反过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李昕欣表示。
九三学社则建议,临港应借鉴国际上各类创新机构的经验,对标新片区重点发展领域,创建前沿产业集群急需的“上海实验室”,汇聚和合理配置国内外创新资源。
上海市政协常委陈永亮表示,要有效聚集全球资源,临港新片区应显著提升国际化程度、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他建议,一是以全球化视野,打造多元化、国际化的跨境金融、跨境贸易、航运服务、科技创新功能载体;二是积极举办国际会议、展览等,使临港新片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贸易、信息、文化、产业交流阵地。(完)
- 专题:2020年地方两会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14日 14:58:23
- 2024年11月14日 10:52:52
- 2024年11月14日 09:43:10
- 2024年11月14日 09:34:05
- 2024年11月14日 07:47:18
- 2024年11月14日 00:48:44
- 2024年11月13日 14:24:05
- 2024年11月12日 14:11:27
- 2024年11月12日 13:43:11
- 2024年11月12日 10: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