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自贸片区深入改革创新 建设内陆“无水港”
【行走自贸区】襄阳自贸片区深入改革创新 建设内陆“无水港”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日讯(记者 贾佳)湖北襄阳自贸片区挂牌三年来,围绕“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两大主线,持续深化“先行先试”改革,推动片区在改革、建设及发展方面不断深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湖北自贸区云座谈会上获悉,截至2020年6月,襄阳片区内市场主体7150户,比挂牌前增长348.8%。片区共引进项目128个,总投资731亿元,其中外资项目9个,总投资11.98亿元。
据了解,襄阳自贸片区高度重视对外经贸合作和对外通道建设工作。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目前襄阳片区已经开通襄汉欧、襄渝欧、襄阳—阳逻港、襄阳—宁波港、襄西欧、襄钦马、襄阳—上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襄阳—深圳盐田港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和襄阳—上海公铁联运货运专列,这9条货运班列在常态化运行以来,襄欧班列累计发运5128标准箱,货值3.4亿美元。
相关负责人表示,襄阳自贸片区通过构建“平台-货代-企业”三级生态体系,推进量价互保机制,逐步降低短驳、场站、铁路、远洋运输及用箱成本。襄西欧班线每个集装箱仅9650元,实现了全国中欧班列最低价格发运。世界知名船务公司马士基将襄阳纳入全球第347号港口目录,襄阳成为名副其实的“无水港”,可在本地签发进出口全程提单。
同时,襄阳自贸片区积极落实海关通关一体化、“提前申报”“自报自缴”等通关模式改革,通关无纸化比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率均达到100%,进口整体通关时间较挂牌前压缩41.53%,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75.95%。襄阳片区复制实施“先入区后报关”“分送集报、汇总征税”等先进地区经验,原创实施“保税物流中心与港口出口联动”机制,优化原有报关、运输、仓储模式,吸引企业在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业务。
三年来,襄阳保税物流中心累计办理进出口报关单7192票,进出口监管货值折合人民币61.37亿元。“其中2019年进出口监管货值首次突破30亿元,而挂牌前大致每年的进出口监管货值是2亿元。”相关负责人说。
另外,襄阳片区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科技交往,英诺迪克北欧创新科技服务平台作为北欧知名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去年10月和今年6月先后在襄阳片区举办2次北欧创新科技路演活动。未来襄阳片区将依托英诺迪克等一系列科技服务转化平台,引导更多企业走进欧洲,更多欧洲企业进入襄阳。
- 专题:行走自贸区
经济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18日 15:20:42
- 2024年12月18日 10:03:30
- 2024年12月17日 09:33:57
- 2024年12月16日 13:22:33
- 2024年12月16日 08:34:50
- 2024年12月15日 20:13:20
- 2024年12月15日 20:09:20
- 2024年12月14日 18:11:09
- 2024年12月13日 13:24:02
- 2024年12月13日 1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