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拍摄的藏民
洛克在迭部的营地
进入迭部的大门
洛克的藏装照片
核心提示
在位于美国哈佛大学的阿诺德植物园里,有很多树种来自一百年前大洋彼岸的中国。美国人为什么要去遥远的中国采集这些种子?而这些种子又是从中国的哪个地方搜集来的呢?
植物标本来自迭部
1924年9月,一个叫约瑟夫·洛克的美国人乘坐火车从纽约前往旧金山。因为中国内地的战事,他转道香港、越南进入云南,经四川,最终到达甘肃南部的甘南藏区。
洛克为哈佛大学的植物标本而制作的标签上面记录了采集时间:1924年2月7日;采集地点是甘肃西南;海拔有9000英尺(即3000米左右)。当时洛克在甘南主要居住在卓尼,其间去过两次卓尼南边的迭部山区。
迭部古称叠州,北边与卓尼相邻,南边是四川的松潘草地,四周全是高耸入云的石山,白龙江河谷成为自川入甘的门户。1935年,红军长征时著名的腊子口战役就发生在迭部境内。1876—1928年间到达中国西北地区的探险队有42支之多,但能深入到迭部山区的只有洛克一人。
约瑟夫·洛克在不同的领域分别被人称为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国家地理杂志记者、中国纳西文化之父以及冒险家。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他对中国西部地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许多探险日记,对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西方引发了一股股中国热潮。
中国地方军阀的混战和新旧力量的此消彼长,让洛克的旅程沿途充满了土匪、战乱、混乱的物价。
发现植物天堂
洛克当年主要的活动范围在四川西北、甘肃的甘南和青海东南部,即使在拥有先进交通工具的现代,想要在这里进行长途跋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天,要想还原当年洛克在中国西北的经历已经非常困难,好在当年洛克途中记录了大量的日记,1924——1926年两年间,洛克在中国西北拍摄了一千多张照片。依靠这些照片和日记,近一百年前的中国西北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1925年春天,站在四川边境,我面临着两条路:直接去青海,或转道去甘南”,洛克在日记中这样描述。最终他选择了后者,那里在当时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土地。
正是这个选择挽救了洛克此行,也让洛克发现了一片隐藏在藏区里的“植物天堂”,这里不仅从未有西方人涉足过,并且因为其闭塞的地形保持了最好最自然古朴的原生态文化。这里,也同样是在地图上没有标注过的空白之地,洛克在藏族向导的带领下,详细地记录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并亲手绘制了他此次旅途中最为详细的地图。
这张地图不仅描绘了迭部和卓尼的每一个峡谷,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的地形和走向,同时还用汉、藏、拉丁文三种语言,记录了它们的名称,这是当地第一张现代地图。
进入迭部考察
迭部地形的险要加上境内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覆盖山大沟深,从一个村步行到最近的一个村都要好几个小时。而肥沃的土地却足够让这些散落在森林中的原始部落自给自足,与世隔绝。
洛克走进迭部的第一站,是一个叫扎尕那的地方。扎尕那藏语意为“石箱子里”,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这里奇异的景色让洛克驻扎了下来。
日记里洛克写道:“靠山边栖息着一座寺院叫拉桑寺,在它下面是迭部人的村庄,房子挨着房子,还有小麦和青稞的梯田。在所有这些的后面,就是巨大的石灰岩山,郁郁葱葱的云杉和冷杉布满峡谷和坡地。”
洛克发现迭部存在着大量的云杉和冷杉,种类多样,令人难以置信。在对迭部短暂的考察中他发现了至少10种云杉,而全中国云杉种类也只有17种。
洛克以迭部的旺藏寺为据点,开始了对迭部原始森林的考察。洛克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峡谷由千百条重重叠叠的山谷组成,这些横向的山谷象旺藏寺沟、麻牙沟、阿夏沟、多儿沟以及几条需要几天路程的山谷,孕育着无人知晓的广袤森林,就像伊甸园一样,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绮丽的景色。”
购买卓尼版大藏经
除了收集植物的种子,洛克还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购买了全套的卓尼版大藏经。
前后历经1年多时间,卓尼版大藏经才从西安送到了上海,到达上海后,经海路运到华盛顿成为国会图书馆亚洲分馆的经典收藏。至今,卓尼版大藏经在国会图书馆亚洲分馆的收藏中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因为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植物种子,人们依然还记得约瑟夫·洛克这个当年的探险者。他深入中国边疆在地图上没有记载的白地经历了土匪、战乱、混乱的物价,以及意料之外的惊喜,深深地吸引着后世,并让这些地方以洛克的方式而为人所知。除了所遭遇到的困苦和磨难,中国西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藏族人民对他的帮助,让他感受了更多的是心灵和灵魂的净化。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