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记者 汪洋 李传平)崩落的山体冲毁了道路,为避开险区,当地群众从对面山上绕行。
11月13日,秭归屈原镇七里峡南岸的一处古崩塌体变形加剧。崩塌的山石掩埋了久负盛名的“屈原八景”之一“回龙锁水”,彻底摧毁近百米公路,致其完全阻断,当地近万群众出行不便。
11月13日降雨后,秭归屈原镇七里峡南岸的一处古崩塌体变形加剧。崩塌的山石掩埋了久负盛名的“屈原八景”之一“回龙锁水”,彻底摧毁近百米公路,致其完全阻断,当地近万群众出行不便。
昨日下午,宜昌市国土资源局有关专家专程赶赴现场实地勘察。目前,崩塌体最前端已延伸至七里峡河心处。
目击
不时有块石向下崩滑
该崩塌堆积体位于七里峡南岸屈原镇屈原村2组,早在1904年就出现滑落趋势,最近活动加剧。
11月15日上午9时许,本报记者接到当地群众反映情况后,第一时间反馈给秭归县国土资源局,此时该局已接到屈原镇关于该崩塌体变形险情的报告,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在屈原镇党委书记、镇长郭清军带领下,本报三名记者一路翻山越岭,于下午4时许抵达崩塌现场。
各路人马已在此集结:有的设置警示标志并封闭了公路,安排专人值守,禁止行人和车辆进入险区;有的驻点监测,做好监测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有的进入附近村民家中,实施紧急撤离安置……我们冒雨攀上对面山岩,那里有一个临时瞭望哨,可以看到崩塌堆积体全貌,工作人员正在紧急商量对策。
据目测,崩塌体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50—220米,呈椭圆状,体积约100万立方米,沿七里峡公路出现一系列纵向裂缝。崩塌体物质成份以灰岩为主,夹少量砂岩碎屑,多呈棱角状。崩塌体中部高程约260米处,一根电线杆歪斜。我们在现场时,不时有块石突然向下崩滑,发出声震耳鼓的轰响,让人心惊肉跳。
痛心
“回龙锁水”不复存在
崩塌体的正下方,正是屈原八景之一的“回龙锁水”。被倾泻而下的山石掩埋后,屹立七里峡中的“雷劈石”不知所踪,“回龙锁水”景致不复存在。
相传屈原被疏,回到故乡乐平里(屈原村古名)躬耕玉米田。不久,秦国挥师攻打楚国,楚王急忙派人召见屈原。就在屈原返朝时,天空突然雷鸣电闪,大雨倾盆,轰然一声巨响,乐平里出口处万丈高的岩壁,一块飞石从空而降,横亘于河中心。乡亲们目睹这一情景,都说这是苍天有眼,不让屈原再受奸佞迫害。但屈原爱国心切,决意返回。这时天空又响起几声巨雷,把阻河处劈开一道口子,屈原这才挥泪告别家乡人民,向郢都进发。
由此,“回龙锁水”便成了乐平里“屈原八景”之一。另外“七景”还有:读书洞、照面井、玉米田、擂鼓台、滴帘珍珠、伏虎降钟、响鼓岩等。“屈原八景”从此少“一景”,让当地人痛心不已。
影响
近万群众出行不便
多年前,屈原村2组村民王德乾、王德龙两兄弟在崩塌体上开荒,种植了近千株柑橘树,当时并不知道那里是古崩塌体。很快,这些柑橘树成为他们各自家庭一笔重要的经济收入。“一年要卖万把斤柑橘,变成现钱补贴家用。”眼看着果实就要熟了,他们却不敢上去采摘。
事实上,受损的还不止王德乾、王德龙兄弟俩。
更为重要的影响是,通往外界的快捷通道——屈峡公路已经完全阻断,当地近万群众出行不便。沿着七里峡往里走,大山合围的几个村子盛产柑橘,此次山体崩塌造成的直接影响是,数百万斤柑橘不得不绕道运出。
村民徐宗祥介绍,11月14日晚上崩塌最为严重,“像打雷一样,一夜没有睡。”他说,早上起来后,才发现崩塌体下的公路不见了,“走出大山,要么翻过九岭头从青滩过渡,要么绕道兴山建阳坪,非常不方便。”
预测
有可能形成堰塞湖
据秭归县国土资源局提交的调查报告,该崩塌体变形发生的原因,初步认为有几个方面:一是松散堆积的崩塌体为变形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崩塌体前缘坡度较大,局部大于50°,为崩塌体变形提供了临空面;三是近期降雨使崩塌体处于饱水状态,增加了坡体重量,诱发了坡体变形。
据专家预测,目前该崩塌体正处于整体加速变形之中,短期内,极有可能发生剧烈滑移,从而摧毁屈峡公路七里峡段200—300米,并堵塞七里峡河道,从而形成堰塞湖。
记者注意到,现在是枯水期,大部分河水被引进渠道发电,河道基本处于干涸状态,“要赶在雨季来临前将堵塞河道的崩塌体清理完毕。”当地一位负责人说。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