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文化新闻

萧乾深入滇缅公路一线 记录民工忘撒沙土被炸飞

2010年11月19日 15:4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主讲人: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萧乾从鲁西苏北回来后,记者生涯中辉煌的篇章开始了。他有一篇特别漂亮的特写,是写滇缅公路。

  忘了撒沙土人被炸飞

  抗战期间,滇缅公路成了抗战中中国和外界连接的唯一生命线。修筑公路期间,萧乾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深入一线,写下了2500万民工是如何用自己的双手、用血肉筑成这条中国抗战的大动脉的,记录下了非常多的悲壮故事。其中很多细节非常感人,比如为能多打一个炮眼,一对夫妇在收工的时候还不愿离开,丈夫说,我再打一个吧。放上炸药后,可能是太劳累了,疏忽了,忘了在引信上撒些沙土。沙土是为了让引信着得慢,否则就快!结果一点引信,人没跑多远就被炸飞了。还有,爷爷带着孙子步行多少里送东西,没有任何报酬,就是为了国家的抗战,体现中华民族抗日的那种悲情。

  但是后来,有一段时间,英国人封闭了滇缅公路。萧乾在1995年回忆二战的时候,又捎一笔骂丘吉尔,为了跟日本搞绥靖,把中国的滇缅路封闭了。所以为什么后来萧乾在写回首二战的一系列特写的时候,特别提到国际无信义,只有利益。生命大动脉的滇缅路也不例外!在中国抗战最需要的时候,英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却给封闭了。这也是为什么萧乾一直强调,国家一定要独立,要富强,才不会去充当利益的牺牲者的原因。

  你是被派到英国的一个棋子

  那么萧乾又怎么去的英国呢?这也有人生机遇在里面。在他去滇缅公路之前,收到了英国伦敦大学的邀请函,请他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教师,教英国人汉语,但工资非常少。萧乾跟同事也说,钱太少了,不去!从滇缅公路回来之后,欧洲战局已经紧张起来。《大公报》老板胡霖听说萧乾曾经接到过邀请函,很兴奋。原来,胡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亲临欧洲采访的中国战地记者。非常有意思,真是历史的机缘巧合。他跟萧乾说,去吧,缺钱报社给你补。再说,你到了英国之后,多写点稿子回来,稿费还不全有了嘛。你就是《大公报》派到英国去的一个棋子,先在那里站住脚。胡霖作为报人的远见卓识,成就了萧乾。

  萧乾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于1939年8月31日,当很多人都退票不去欧洲的时候,他登上了一艘轮船奔赴战云笼罩的欧洲。希特勒空军狂轰滥炸伦敦的时候,萧乾正赶上了。有部老电影,叫做《伦敦上空的鹰》,描写英国皇家空军和纳粹德国空军在伦敦上空殊死激战。萧乾用笔把战时伦敦的方方面面记录了下来,成了那个时候国内读者了解欧洲战况和战时英伦的重要窗口。萧乾比较注重选择小画面,有一个形容萧乾特写艺术的术语叫“皮薄馅大”,他用很多生动的例子,以文学的笔,给人的精神、心灵和思想带来很大的震撼。

  闪婚逃兵役 揭示英国矛盾

  他写战时英国的特写有三篇特别有名,我把它叫做“伦敦特写三部曲”,一个是《血红的九月》,一个是《银风筝下的伦敦》,一个是《矛盾交响曲》,三篇各有侧重。《血红的九月》讲英国政府由于麻痹大意没有提前做好防空的准备,在德国空军突袭之下,造成了很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萧乾注重描写这方面的细节。而《矛盾交响曲》呢,又把当时战时伦敦处于矛盾中的种种现象,用具体细节描述出来。一种是主旋律,是英国人像皇家空军那样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另外一方面则是,很多年轻人为了逃兵役,赶紧结婚,成了速婚人。结婚以后就可以不服兵役了。《银风筝下的伦敦》也是展示英国人抗击希特勒的民族精神的。伦敦的上空布满了气球,因为气球是防空的很好武器。在《银风筝下的伦敦》里,有那么多的伦敦市民、伦敦警察、伦敦的战士在巡逻,在被炸塌的楼里面修管道。伦敦在银风筝下的战时面貌、战时精神,萧乾做了非常好的展示。除了正面的,萧乾还注意挖掘生活的小细节,比如战时的英国妇女什么样、活宝们什么样,富人们还不忘养了很多小动物,他有一篇特写叫《活宝们在受难》,专门把笔伸向那些人们养的猫狗在战时所遭受的一些境遇,让你对战争的残酷得到认识、产生思考。

  还有,萧乾从来不忘写英国人面对残酷战争的自信和幽默。而且,他从这种自信和幽默当中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被打败、被征服的。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