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我要广收弟子光大门户
面对评书大师单田芳,你丝毫感受不到这是一位已经76岁的老人。他声音洪亮、精神矍铄,甚至连打扮都透着几分时髦。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单田芳与工人出版社携手推出了自己的传记《言归正传》。新书发布会上,单田芳独特的嗓音、一口单氏东北话、没事就抖个包袱的说话方式,让人感觉不是在听新书介绍,而是在听评书。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的传承人,单田芳表示为了振兴评书,他今年要大开山门,广收弟子,光大门户。
写传记 不愿赶写自传的风潮
名人写传记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像单田芳在年近80才推出,倒是个新鲜事。
谈到写传记,其实单田芳10年前就想动笔了。但那时正好掀起一阵写自传的风潮,倪萍写《日子》、赵忠祥写《岁月随想》……“我不乐意赶时髦,别人都写我就不想写了。同时,我还有一种自卑感,充其量我是一个平民百姓、草根艺人,有什么值得写的?自传是属于英雄豪杰的,我既无丰功伟绩,又没有叱咤风云的事迹,既不惊天地也不泣鬼神,左思右想便放弃了写自传的念头。”但是,每次单田芳跟朋友们谈论往事时,他们都特别感兴趣,说单田芳讲得有意思,吸引人,都问他为什么不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在周围人的鼓励下,我仔细梳理了一下自己从5岁记事开始到现在的经历,感觉我的遭遇和经历实在太多了,命运不同寻常,还是有一点意义和价值的,我一下决心,写!名义上是自传,实际上是一段历史。”
“之所以书名叫《言归正传》,自己一辈子录制了107部评书作品,但那都是别人写的东西,说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兜了一个大圈子了,这回轮到自己了,言归正传了。”单田芳强调说,自己的写作语言就是平白叙事,没有风花雪月,仅仅是朴实地讲故事。
谈起自己的书,单田芳可是一点儿都不谦虚。在他看来,《言归正传》销售100万册根本就不是问题,“不是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你想啊,中国有13亿人口,有那么多家广播电台,我有一亿多书迷。而且我会竭尽全力为这本书的销售做工作。如果哪个地方的书店经理喜欢我这本书,你可以联系我的工作人员,我立即乘飞机到你那儿,咱们开现场会,搞签售。”
谈自己 充其量刚跨入老年的边儿
虽然快80岁了,但单田芳依旧注重打扮,无论是手指上的戒指,还是颇有特色的围巾,都把他衬托得很时尚。对这种评价,单田芳呵呵地笑着说:“天津人老爱说天津卫的萝卜心里美,光心里美哪够啊,外表也得美,那才算尽善尽美。我跟你说,人就得穿好看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好衣服能增加自信心,有益于身心健康。”
之所以能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单田芳说他的秘诀就是多想多动。“有的老年人一退休,脑子也不动了,手脚也不动了,这样下去很容易就老年痴呆了。”单田芳每天都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每天早晨四五点就起床,“我往椅子上一坐,茶水一杯、烟卷一根,想今天我该做什么事情。每天我都精力充沛。”
和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一样,单田芳说他也会“零件失灵”,“这是很正常的事,生老病死谁也跑不了。我现在身体还不错,没有刻意保养。就拿吃东西来说,我喜欢的我就吃,跟普通家庭的饭菜没区别,萝卜土豆大白菜,也不刻意讲究营养,用4个字来总结就是‘顺其自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劝劝自己,由它去吧。”
单田芳说他最怕别人说他岁数大,“我一点都没觉得自己老,充其量也就是刚刚跨入老年的边儿,我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呢。我从来没想着自己要去游山玩水地享受,我的态度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什么时候两腿一蹬,才算完事儿。”
说评书 要想生存就得去战斗
2009年,单田芳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的传承人。谈到评书,他有很多话要说。“评书在文艺圈里现在是‘弱势群体’。大家打开电视,那些歌舞节目是各个电视台的宠儿,二人传、小品啊也很风光,唯有评书门庭冷落。但也不要紧,要生存就得去战斗,就得去争夺市场。”单田芳的做法是:大开山门,广收弟子,光大门户。“去年我在某特警部队一口气就收了18个徒弟,其中有一个还是将军。将军是干啥的?那可是指挥千军万马的,连他都支持评书,我还有啥可说的呢。后来我在人民大会堂又收了7个弟子。”那么他选择弟子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呢?单田芳说,人缘要好、品德端正、身体健康、热爱评书、有一定的学历,“男女虽然不限,但我还是偏向于男弟子。我告诉徒弟们要想感动观众,首先要先把自己说住了,要真实。第二要博学,广览多读,功底扎实,掌握的书要瓷实,背后要下苦功。除了艺术上,我还要求他们清清白白做人,不要张扬,不要打着我的旗号招摇撞骗,一旦发现就除名。”
除了这本《言归正传》,今年76岁的单田芳还有大量的出版工作要做,他计划将自己的评书作品整理出70部评书话本,至今已经整理完成10部,此套话本继续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
记者 赵明宇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