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儿子眼中的张云逸:唯一拿元帅工资的大将(组图)(3)

2011年02月19日 14:5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47年张云逸与小儿子张光东在山东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8

  为广西要来出海口

  “父亲凡事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总是坚持实事求是。”张光东说,“解放战争时期,汪东兴带了一个排阻击了国民党一个团的兵力,打了一天一夜。毛主席问他用的什么招数?汪东兴说是游击战,红大的时候张云逸给讲的。毛主席感叹道,那个时候我正在下放,上面强调的是正规战,竟然还有人在讲我的游击战术!” 

  194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张云逸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12月14日,广西全境解放。张云逸进入广西后,指挥了大规模的剿匪行动,消灭土匪11万多人。

  当时,他还被称为“懂经济的军事家”。 

  广西工业基础差不多等于零,连最基本的蜡烛、钉子都不能生产。初到广西的张云逸写信给陈毅和饶漱石,从上海把一批工业和企业搬迁到广西,技术、设备、人员、管理整体“连根拔起”。于是,大批上海人在广西安了家。一名广西报纸的编辑曾对张光东说:“就是你们家老头子把我们这一家子搬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前的广西一块海都没有,完全是一个内陆省区。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向叶帅从广东要了一块海,就是北部湾区域,孙中山曾经计划要在此建设民主中国的一个深水港。如今,张云逸要来的出海口,令广西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9

  像普通老百姓一样

  有次客人来访,警卫员隔着门问话,张云逸知道了对他说:“你以后不要隔着门说话,隔着门不礼貌。你请他进来,坐着说。”他到山东农村做调查,老乡拿出大瓷碗,抹布往碗里一擦,准备倒水招待。警卫参谋把随身带的杯子拿出来放在桌上,张云逸立刻板着脸说:“拿走!”然后,他跟老乡捧起大瓷碗一起喝。

  出门后,张云逸说:“人家请你坐下,倒水给你喝,你还拿自己的杯子来,这样不就是嫌弃人家不卫生?我们打仗的时候,不要说给你水喝,请你进去坐坐已经很好了。现在人家倒水给你喝,你还嫌这嫌那的。”

  1946年,张云逸54岁的时候,张光东才出生。哥哥张远之比他大20岁。“我父亲和母亲,从百色起义到国共二次合作,差不多10年一直没有联系。1937年父亲出来做统战工作,通过地下党才知道母亲在做地下工作”。 

  “老来得子,所以父母对我特别宝贝。但不是溺爱,无论做什么他都要求我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张云逸到北京工作,张光东从外地转学来京。有人提出让他到条件比较好的八一小学。张云逸说:“不必了,就让他去北池子小学吧,这样离家也近。”

  张光东和不少普通家庭的孩子交了朋友,“同学来家里,父亲叫警卫员不拦着,直接进来。”小学到高中,张光东履历表家长那一栏,都只填母亲的名字。1965年,张光东考入哈军工,关于履历表家长那一栏,父子有过一次对话。

  父亲说:“你填你母亲,不要填我。”我问:“人家都填父亲,为什么我不填父亲?”父亲说:“妈妈也是家长,这没什么问题。”我又问:“人家问我父亲呢,那我怎么办?”父亲支招说:“那你说你父亲出差了,不在这儿,不经常在北京”。 

  小学毕业,张光东考入北京男四中。“我是实打实考进去的,两门课满分200分,我考了198分。当时干部子弟都分到俄语班,我却搞了‘特殊’,分到英语班,为的还是要我和普通同学打成一片。”

  10

  你能回来吗?

  张云逸经常给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儿子写信,开头都是“吾儿”,但是突然来了一封信,称“光东同志”,让张光东很是震惊。“我入党后,他写信,把平时的‘吾儿’改成了‘光东同志’。父亲说,你入党了,我们就是同志了。这封信我印象特别深!” 

  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四川山区的研究所去搞计算机,一去就是四年。“毕业分配的事情,父亲没有讲过一句话。” 

  1973年,张光东调回北京工作。“我到301医院去看他,他看着我半天没说话,问我,‘你能回来吗?’那句话一讲,我眼泪都快出来了。那时候父亲病很重,我们已经没法去交流了。”

  1974年,是张云逸生命的最后一年。11月初,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到医院探望他,紧握着他的手说:“我们是老战友,相识45年啦。”他当时说话已经困难,握着邓小平的手颔首示意,目送邓小平缓慢退出病房。11月19日,张云逸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回想起来,我甚至没有好好和父亲谈过心,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性格爽朗和善的张光东直率坦然,他说:“父亲那一代老革命家很少讲自己的故事,从不表自己的功劳,所以我当时对父亲的了解并不深。”

  张云逸去世后,“要筹划拍父亲的文献片,我和几十个老同志交流了很多。今天,我再去看父亲做过的那些事情,才真正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父亲那一代人非常好地完成了那一代人的使命。”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