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显示
近半数受访者曾向核心期刊付费发表论文
2月24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组发布《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重大问题,学术成果重数量、轻质量,抄袭、买卖论文成风,滋生了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近半数受访者承认曾向核心期刊付费发表论文。
论文量化学术评价是最坏选择
所谓学术评价是学术共同体对研究者的研究进行评价的一种活动,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鉴定、分析,对评价对象的学术能力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目前中国各学术共同体采用的大多是量化评价机制。调研报告称:学术量化机制尽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该体制弊大于利,并且是目前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产生的主要因素。甚至现阶段被认为是中国学术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最混乱的时期。
目前,发表学术论文是多数学校学位授予的基本条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都规定研究生申请学位前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否则无法获得学位。
而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学位条例第5条和第6条规定了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条件,其中未涉及发表学术论文和学位授予的问题。2008年教育部官员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曾指出,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硕士在读期间是否需要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没有作统一要求。
发表论文也是学者评职称、晋级的基本条件。此次调研的结果印证了有关学术机构的做法。调研组调查了各学术单位职称评审的条件。在904位被调查学者中,有865位被调查者称,所在单位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职称评审或者业绩考核的条件,占全部学者调查对象的95.7%;有800位被调查者反映,本单位将论文期刊的级别作为职称评定或业绩考核的条件,占全部学者调查对象的88.5%。
现有学术评级体系的畸形还体现在其完全置发表论文“僧多粥少”的现实于不顾。有学者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共计9468种,一年只能发表论文248万篇,而全国学术人口众多,每年大约1180万多人有发表论文的需求,其中包括l00万高校学者、l00万在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0多万的科研人员以及超过500万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国企工程技术人员、70万农业技术人员、360万卫生行业技术人员。尽管其中一部分人员不一定每年必须发表论文,但是每年仍有数百万人需要发表论文。量化的评价机制加上有限的期刊资源,引发的矛盾不容小视。
期刊分级“绑架”学术论文评价
调研报告指出,本是作为期刊管理手段的期刊分级,如今日益演化为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评价的主要依据,“学者、科研工作者的职称评定、奖金、评奖、经费申请乃至院士评选都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多数重点大学要求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方能毕业”。
与期刊分级伴随着的过于追求量化的评价机制也愈演愈烈。“高校、科研机构不仅以论文发表数量竞相排名,还将SCI等制度与职称的评定、科研经费的申请等挂钩,并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政策,发表一篇被SCI、SSCI、CSSCI等收录的论文,奖金数千元甚至逾万元”。
尽管所谓“核心期刊”的标准都是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但调研报告仍然对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价值表示怀疑:“除了值得炫耀的排名外,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论文中的大多数体现出对学术的贡献,学术评价的主要内容——学术论文评价被期刊分级制度彻底主导。”
部分期刊沦为牟利私器堪忧
在是否付费发文方面的调查,揭开了期刊收取费用的冰山一角。被调查者中,只有50.8%的学生和53.3%的学者从未向核心期刊支付过费用。也就是说,有近半数的受访者曾向核心期刊支付费用。
调研报告同时指出:“期刊收取的费用金额不容小视。”学者、学生向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单次支付的费用从数百元到千元以上不等。而所收取费用的去向,也令人担忧。表示期刊在收取费用时每次都出具正式发票或收据的,仅占被调查学者的17.1%和13%。
调查发现,无论是学者还是学生,对于期刊收取审稿费、版面费普遍持反对态度。尽管个别调查对象对学术期刊收费或基于生存问题表示理解,但也认为,收费应该公开透明,不能出卖版面。而在更多的人眼中,收取审稿费或版面费是一种变相的学钱交易,降低了学术价值标准,危害了学术尊严,是一种典型的学术腐败。而学生则普遍认为,期刊收费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学术评级体制诱发论文抄袭风
据调研报告分析,现有评价机制也是学术论文抄袭、剽窃现象严重的一大诱因。
从一些公开的材料可以看出,相当比例的人迫于毕业、职称评定期限临近等因素,或加入了论文买卖市场,或抄袭、剽窃论文,或求助于非法学术期刊。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仅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更为荒唐的是,网络上甚至还有论文自动生成系统,只要输入论文题目,就会自动生成文章。调研报告显示,有84.5%的被调查学者、78.4%的被调查学生直指目前的论文评价机制,是引起剽窃、抄袭和拼凑论文的罪魁祸首。
2009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曾经引发教育界的深刻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调研报告分析,在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下,学生、学者们忙于抄袭、拼凑论文数量,用付费的方式换取毕业或升职的机会。期刊连篇累牍地发表大量的甚至连编辑自己也没认真读过的“学术垃圾”,这样的学术土壤着实令人担忧。
调研报告指出,要在我国构建一个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取消期刊分级系统对学术评价的变相强制引导,让学术回归学术才是中国学术的振兴之道。
本报记者张维本报实习生尚文超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