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8日,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鉴定专家由智超(右)在沈阳桃仙机场对海关查获的疑似文物进行鉴定。沈阳海关不断加大走私文物出境的打击力度,截至2010年前三个月已查获各类走私文物600多件。新华社记者 任勇摄
在网站上向境外客户兜售文物,价格谈妥后,以“工艺品”名义通过邮局向海关申报、验关出境,境外客户再通过网上银行转账付款……借助互联网,一条文物走私的“虚拟”通道已经形成。
据了解,我国已有17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如今,互联网又成为大量文物走私、销赃的新通道。有关专家认为,“藏宝于民”的思路是对的,但文物毕竟是限制交易的物品,应对照《文物保护法》等精神配套出台相应细则,在不损害民间收藏热情的同时确保文物安全。
触目惊心:文物从“网路”流失难以估量
在人们的印象中,收藏品交易总是发生在地摊、老巷这样的地点,收藏爱好者在购买时喜欢看到实物,没有实物不会轻易交易。然而,近日由国家文物局通报的多起案件揭开了网络文物走私的冰山一角。
2005年,57岁的苏某和妻子何某在ebay电子网上注册,把淘到的古玩等拍照扫描后,上网向美国、加拿大等国客户销售砍价时标明是文物,价格谈妥后,以“工艺品”名义通过邮局向海关申报、验关出境,境外客户再将款汇到何某的账户。在被捕后,苏某辩称“都是在国家批准的市场购买的,我怎么知道那是不是文物?况且即使是文物,我也没故意逃避海关监管”。
2009年1月,成都的丁某通过一个叫比尔的美国人,在ebay网上,利用网上商店设置了“东方古董股份有限公司”,用英文兜售和交易古钱币。由于网站内容全部是英文,他以为可以瞒天过海。他把古钱币通过国际挂号信件邮寄给外国买家,每次只寄两枚,用“蚂蚁搬家”的方式进行走私,累计走私珍贵古钱币66枚。
2010年,武汉的廖某在网上公开交易文物时被抓获。他从2005年起在网络上通过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为外国买家收集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文物。从2006年9月与一名法国人互通多封电子邮件,承诺可以弄到年代更久远更有价值的文物,2007年2月廖某曾一共邮寄了10个包裹给法国买家,共47件文物,被武汉海关收缴,经文物专家鉴定全部是文物。
而据广州海关统计,2010年1月13日至2月22日,仅一个多月时间内,广州海关从申报品名为工艺品、礼品或没有申报品名的出口邮寄包裹中,连续查出了7起涉嫌走私文物案,文物被掺杂在近代工艺品中被分散运出。
国家文物局社文处处长谭平表示,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由于缺乏监管,文物网购和网拍好比在现有的文物监管体系上挖了个大窟窿,原本被限制交易的文物,在网上源源不断地流通着,甚至被转手倒卖到国外,很难知道其中有多少原本是属于国有、被禁止交易的出土文物、被盗文物和珍贵文物,损失难以估量。
鱼龙混杂:200多家网站缺乏监管
随着近年来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繁荣,从事文物网络交易的网站也开始越来越多。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目前从事文物销售和拍卖的网站有200多家,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有80余家,2010年中国通过网络交易成交的文物艺术品超过100万件(套),交易金额高达10多亿元。然而,这么多网站,却并没有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使得许多违法行为成为“漏网之鱼”。
据了解,目前网上文物艺术品的交易形式主要有三种,即网上拍卖、网络店铺和论坛交易。从业网站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如淘宝、ebay等在内的综合类电子商务网站,文物交易仅是其业务组成部分之一;二是艺术类网站,主要围绕文物艺术品开展各类经营活动,如雅昌艺术网、博宝艺术网等;第三类是嘉德在线、赵涌在线、中国收藏热线等专业文物艺术品交易网站;第四类是一些古玩店、画廊或个人开办的网络店铺。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互联网交易有着极大的便捷性,客户通过网络浏览商品一目了然,通过网上支付交易迅速,文物艺术品的网购和网拍已经成为民间收藏和交易的新兴渠道。一些大的网站成交量早已超过了实体店铺和传统拍卖行。
成立于2000年10月的雅昌艺术网目前网站日均流量约800万,拥有约50万VIP会员,2009年4月开通交易网,仅测试阶段就吸引了13303家店铺进驻开业,艺术品达到34.63万件,类别涵盖了书画、陶瓷、古钱币等。而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邮币卡网络交易平台的赵涌在线,全年在线成交20万件,成交率高达97.8%,涉及金额高达5800万元。
令人震惊的是,据记者调查,在这些网站上,除了专业机构网站上标注自身拥有相应的文物交易与拍卖资质,多数网站并没有取得相应资质。“网上文物拍卖本身就具有交易隐蔽性特点,尤其是平台式拍卖网站,委托人卖出人的交易行为处在监管较弱或不受监管的状态,非法经营的现象突出,现行法律严重缺失。”谭平说。
双管齐下:立法与监管亟待跟上
收藏品交易“触网”已经成为时尚,一些真实的案例又已经将监管漏洞暴露无遗,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最突出最迫切的就是完善立法,只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文物艺术品网络交易的监管才有可能进一步展开。
江苏省文物局局长龚良认为,虽然《文物保护法》等现有文物法规明确规定,文物不允许自由买卖,只能通过文物商店和拍卖会流通,更禁止文物走私出境,但对于文物网购网拍这种新的交易方式,从立法方面还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当务之急就是查漏补缺,根据当前的一些法律法规精神,增补相应的条款。
据了解,2003年出台的《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文物拍卖企业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利用互联网举行文物拍卖活动。”
“虽然有这样的明文规定,但是由于太过笼统,并没有针对文物艺术品网上交易的特点制定,执行起来并不容易。”龚良说。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国外买家对中国的古玩、尤其是文物非常有兴趣,而走网络的好处是可以回避各种税收和手续。如果是国家明令禁止出境的文物,那么利润更大。
除了完善立法,行政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谭平表示,缺少经营文物许可是文物网上交易平台的突出问题,这就相当于无证经营,对这样的平台要进行整改甚至取缔。他建议对取得许可的网络平台也要定期核查,并对网上交易的文物,像对拍卖会一样,事先要进行审核备案,事后也应该有交易备案。
业内人士建议,为了进一步规范网上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还应当拟定行业标准,制定交易规则,建立健全审核机制、纠纷仲裁机制以及交易保障体系。同时,互联网上的监管不是某个部门就能管的,还需要联合公安、税务、工商、海关等多部门共同协作,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