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08年10月20日,《南海惊梦——“南海一号”》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临时展厅正式展出。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次展览是自“南海一号”出水后第一次大规模展示出水文物。展览展出的200多件展品均是遴选出的精品,大多是瓷器,也有小部分的金、银器和铜钱。 中新社发 引炜 摄
中新社阳江3月24日电 题:“海上敦煌”在阳江 “南海一号”非走私船
中新社记者 陈明
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第二次室内试发掘,目前已在位于广东阳江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入前期准备。广东阳江官方消息称,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古船发掘将于3月26日正式启动,此次发掘除了首次利用三维设备技术外,发掘的全过程也将首次向公众公开。
“南海一号”这艘蕴含着8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南宋商船,从2007年4月整体打捞工作正式启动后,就受到海内外学界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当“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成功进驻到为其量身定做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后,学界和公众的眼光都聚焦在了这艘古船的保护和发掘之上。
2003年9月下旬,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开发研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在率专家组到阳江考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时说,“南海一号”的考古发掘有力地证明一点,那就是“海上敦煌在阳江”。
尽管当时的“南海一号”还在试探性打捞的阶段,但其考古发现已令世界瞩目。截至2003年,从“南海一号”上已打捞出南宋时期珍贵瓷器4000多件。专家估计沉船上的文物可能多达8万多件,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中发现的保存的瓷器年代最为久远、物品最多、最为完整、古代远洋贸易等历史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考古遗址,认为“南海一号”丰富的历史遗存,足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阳江可谓“海上敦煌”。
“南海一号”的发现,在让学界叹为观止的同时,公众的目光也在媒体报道的引导下对古船蕴含着的历史文化信息关注有加。最近仍有不少公众提出,“南海一号”的船载文物那么多,又是一艘远洋商船,它会不会是一艘走私船等问题。
对此,广东省社科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庆新研究员3月上旬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不同意这一观点。李庆新称,中国古代的海上走私,是在明清时期政府实施严厉海禁政策背景下的现象。而在“南海一号”所处的南宋时期,海外贸易政策较为宽松,商家从事正常海外贸易光明正大。从这个角度上讲,“南海一号”是一艘正常的海外贸易商船。
“南海一号”从被发现到探摸,再到馆内试发掘,在船上都发现了大量的铜钱,至今发现的铜钱总数已超过万枚。那么,一艘出海的商船为何携带如此大量的货币?
对此,李庆新说,虽然南宋初期海外贸易政策宽松,但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对一些特殊物资是严禁出口的。由于铜是贵重金属,属于稀缺资源,国家对铜钱的出口管理很严格。在宋太宗时期就有规定,私自与番商贸易,流出铜钱十多二十贯的,流放甚至服兵役。虽然“南海一号”不是走私船,但说它夹带违禁物品是比较合理的。
“南海一号”的首次试发掘于2009年8月18日至9月27日进行,当时试发掘的位置位于船体中部,共出水瓷器200多件。即将进行的第二次试发掘,将在船头、船尾的位置进行。 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