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贾平凹与互联网:引发网站出版社之争 联名讨百度

2011年04月06日 07:4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贾平凹与互联网:引发网站出版社之争 联名讨百度
制图:蔡华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与网站签订《古炉》的数字版权、联名声讨百度文库侵权

  贾平凹 “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他至今没有学会使用电脑,却是国内第一个与网站签订数字版权的传统文学作家,并引发网站与出版社之争;在声讨百度文库侵权事件中,他是最早联名的作家之一。

  他了解并欣赏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数字出版、手机阅读等新兴媒体对传统文学已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想见,一切还都在变,在发展,冲击将更大。”

  文坛很“浮躁”,他却很宽容:“这是个消费性娱乐性的社会,写什么都允许,写什么都有存在的理由。文坛上也常是一阵风,这阵风过去就可能一切又正常了。一拨一拨人中总会有人在坚持着。”

  他,是贾平凹。

  采访贾平凹的过程挺有趣:通过短信联系上,在面谈与书面采访的选项中,他选择了后者。采访提纲拟好后,问怎么给他,他回答说,人在老家,电子邮件要发给一位姓施的先生。几天后,施先生发回来一封电子邮件,内有几张照片,是贾平凹手写的回复。可以看出,他用的是淡淡的格子纸。

  就是这样一个至今没有学会使用电脑的人,却成为国内传统文学作家中第一个与网站签订数字版权的人,并因这次签约引发了网站与出版社之争,贾平凹也为此受到“一女二嫁”的指责。

  据报道,今年年初,贾平凹耗4年之功完成的长篇小说《古炉》,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引发了一场风波:人民文学出版社签下了《古炉》的传统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贾平凹“因为不懂”,又将数字版权以少许的钱卖给了网易。

  对此,贾平凹说,“我不会上网,但周围的人都上网,网上的事我基本都了解。我的作品在网上很多,从没人给过我稿费也从未打招呼,所以当网易来找我,又肯出点费用,我当然就答允了。今后,如果有网站与我联系其他作品的数字版权,我还会考虑授权的。”

  “这件事(注:对《古炉》的数字版权之争)是传统作家‘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我算首个吧。这也给传统作家提了个醒。事情也是传统文学出版和网络的利益冲突吧。其实与我没什么关系,我只是不愿将自己搅入其中,又不便说什么,所以有人批评我‘一女嫁两夫’,我委曲着又忍隐了。”贾平凹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隔不久,又一则与“贾平凹”、“网络”这两个关键词相连的新闻被热传:作家与出版商首次结盟,贾平凹等人声讨百度文库侵权。贾平凹介绍说,他是受朋友之邀参与其中的。“尊重作家的劳动,这应该是社会公德嘛。现在百度删文了,这也算有些成效了。具体以后要怎么办,我们是有代表的,他们会处理。”

  虽不会上网,贾平凹对网络文学却是了解并欣赏的。他说,“我接触的网络写手不少,也看过别人下载的一些作品,我对网上的文学是赞赏的,当然有些芜杂,但其中优秀的确实是好,现在有才华的人太多了,他们的思维、想象、文字感觉真好。网络文学、数字出版、手机阅读等新兴媒体对传统文学已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想见,一切还都在变,在发展,冲击将更大。以后传统的出版也只是一方面了。这个时代,开车、摄影、写作,人人都可为之,但专门的司机、摄影家、作家依然也在,也逼着他们更专业。将来可能在这些行里只有事业没有职业了。”

  至于自己今后会不会学习电脑的问题,贾平凹回答道,“可能是兴趣还不到,年纪也大了,我想还是手写吧。我太喜欢用笔写文字了,一个人能写多少字有定数,用电脑写得快也不一定是好事。”

  贾平凹透露,目前还没有新的写作计划,只是不停下乡,去农村跑跑看看,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被公众批评“浮躁”的中国文坛,在他的眼里是这样的:“从某种角度上,这是个消费性娱乐性的社会,写什么都允许,写什么都有存在的理由。文坛上也常是一阵风,这阵风过去就可能一切又正常了。一拨一拨人中总会有人在坚持着。” 

  记者 杨 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