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博会”缘何越办越火?

2011年05月10日 11:14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要参展得趁早”,亚洲时代文化公司总经理赵大海得出这样的结论。眼看第七届文博会开幕在即,他却在家门口痛失参展机会,不由得抱怨自己报名太晚。

  其实并非报名早就能拿到“入场券”。对今年文博会的参展商来说,挤进文博会的大门可不太容易,好些参展商因未能通过审核最终被退回了参展费。

  种种变化表明,经过六届培育的深圳文博会已经从“被选择”走向了“择优制”,成了受追捧的“香饽饽”。

  是什么原因使刚刚兴办六年的文博会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对全国各地的文化参展商吸引力如此之强?

  “创纪录、新突破”,品牌效应彰显

  从“展前补天窗”到“一位难求、择优入取”,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建强见证了文博会六年来的发展,“文博会从创办初期频受质疑,已悄然成长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一个展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的亮丽窗口”。

  手拿这份《第七届文博会主展馆主要特色及亮点》数据单,记者发现,本届文博会的各项数据,“新突破”和“创纪录”是主题词:

  这是规模空前的一届盛会,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全部参展,核心层内容参展比例达92%,为历届最高;

  协议邀请的海外客商来自欧美亚共89个国家和地区,人数突破11000人;

  3月底便完成了主展馆的招展任务,展商总数达到1895家,比上届增长5个百分点,龙头企业参展比例达56%,特装展位占比90%以上……

  “文博会参展数量和品质的双双提高,表明展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增强,凸显了文博会的价值,深圳文博会作为国家级、国际性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品牌效应渐渐显露出来。”叶建强分析道。

  政府强力助推,吸引力大大增强

  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文化产业综合性会展,文博会从2004年创立之初,就明确了“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定位,及“政府办会、企业办展、市场运作、打造平台、以展兴业”的运作模式。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陈新亮副局长坦言,六年来中央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宣部、各主办单位以及各省、自治区和各市的全力支持与帮助,对提升文博会的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第七届文博会被认为是承上启下、提升质量的一届,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去年6月就早早启动了筹办工作,并邀请了中宣部、文博会各主办单位、各政府组团单位代表共同就如何将第七届文博会办出更高水平进行了探讨。并编制完成了《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体策划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文博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这也使得文博会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此外,去年在中宣部的大力推动下,建立起的主办单位指导承办、市直部门协调承办、相关单位具体承办的“三级联动机制”本届亦得到进一步完善、加强。在三级联动机制的推动下,第七届文博会积极调度和整合各方面资源,使优质资源源源不断注入文博会,推动文博会规模和档次全面提升。

  “文博会是一个绝佳的文化舞台!”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谌贻琴说,“文博会为贵州学习兄弟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窗口。所以,我们一定要参加。”

  市场化高效运作,企业获得实效

  “我们已连续四次参加深圳文博会了。”河南省负责人说起了参加文博会的感受,“我们正是从文博会上认识到,中原历史文化的优势资源如何得以变成‘真金白银’。”

  六年来,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市场的日常运作与积累,文博会建立起一个数量庞大的国内展商数据库和海外专业观众资源库,不仅充实了文博会资源,同时也解决了困扰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瓶颈”,让参展企业尝到甜头,这也是文博会的重要吸引力之所在。

  据了解,文博会公司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办法,对各省市政府组团参展、港澳台地区参展、核心层项目参展等做出差别性定价方案,鼓励龙头企业、潜力产品进入文博会平台。

  文博会还与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互动,力图更大程度地服务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今年文博会期间,深圳文交所重点针对展会期间各省市的文化产业招商项目组织了近300家PE、银行、投行、风投等各类资本机构,举办6场系列主题活动,预计将有65亿元以上的融资项目在文交所平台直接成交,并将有80亿元以上的项目实现意向成交。

  “在文博会上找信息、找技术、找资金成功的故事时刻都在发生,不胜枚举。”叶建强不无欣慰地告诉记者,“今年文博会搞了一个参展商的评星活动,评选中我们发现连续五年参展的超过30%,甚至还有连续六年、七年的。我们对这些展商一一作了回访,大家普遍反映文博会的市场平台给参展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化意识觉醒,各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除了政府配套政策到位、海外招商质量提高、市场化运营程度增强外,各地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识觉醒,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叶建强一语道破玄机,“正是认识到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可喜前景,才使得大家更加重视文博会这个平台。”

  五年来,各地各部门文化产业意识迅速觉醒,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系统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注重培育文化市场新主体,推动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在六届文博会上,各地都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拿来展示。

  “现在,中国在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改革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中。湖北秉承的是‘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为各位投资者提供‘保姆式’服务,我们非常欢迎企业去湖北投资兴业。”湖北省代表团负责人刚见到记者就开始了推广。文博会期间,湖北将带着多个大项目来深圳招商,推进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我们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所以每次都用心策划,这不,为参加今年文博会,我们光协调会、策划会就开了十几次,今年,湖南将组织500多人代表团来深,推出湖南年度文化人物评选、中国文化品牌发布等大型活动。”湖南代表团负责人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

  在政府组团的带动下,各地优秀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主动参展,使第七届文博会的龙头企业参展比例从上一届的51%提高到本届的56%。(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 杜 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