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汉语四六级”:走火入魔?

2011年07月28日 08:13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汉语四六级”:走火入魔?

  □赵勇(江苏媒体人)

  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10月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将来,对语言文字要求较高的职业将可能采取该考试结果作为职业标准。(7月27日《京华时报》)

  “汉语四六级测试”,来得着实有些突然——之前并未见媒体有多少报道,突然就试点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称,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以及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文化现象,“汉语四六级测试”的意义即在于“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

  意义似乎很重大,按照戴主任说法,如果再不搞,马上很多中国人恐怕连汉语都不会准确使用了。但这似乎是杞人忧天:英语四六级在我们这里搞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级的人英语水平有多高,甚至连最基本的口语会话能力,都低得可怜。事实上,这也不能怪考级者,考级本就只为提高就业筹码。英语应用能力差,那也没办法,考完试后根本就没机会用啊。

  都说中国人考试厉害,那是因为我们有无穷无尽的实践机会;从小学到大学,有那么多唯分数论的考试。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等级考试、职称考试,几年前甘肃甚至传出“拉面考级”的新闻……上学要考、找工作前要考、工

  作中还要考。中国人,似乎总在无穷无尽的考试之中。都说很多人高分低能,那是因为在他们眼里,考试和证书就是目的,你要说这是应试教育造就的“盛景”,完全可以成立。

  但一些部门热衷于推动考试考级,却也不完全是应试教育的事。它的背后,是惊人的考试经济。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超过1000多种,按专家估算,每年考评各类证书的经济总额超过3000多亿。惊人的考证经济,让依附其上的考级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让力推考试考证的政府部门权力大大扩张,这是“双赢”。

  对那些在各个考场间疲于奔命的考生来说,花费大量精力财力,换来的只是几十张形形色色的证书。你知道,现在不仅是应聘者经常搬出几十张证书,就连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在择校时往往都带着十几张各类证书。但你同样也知道,东西一旦多了就不值钱了,证书也是如此。所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拿着几十张证书却找不到工作,为什么捧着一堆证书上不了学,为什么一些成功人士的光环背后,总有几张野鸡大学的文凭在“闪光”。

  我们能停下来吗?我们能不再用一堆证书来证明自己吗?如今汉语都要四六级,都将“成为一些行业的准入门槛”,你说能不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