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茅奖作品须经得起价值考验

2011年08月22日 15:4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单士兵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于8月20日揭晓,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最终获奖。作为一个经历争议的文化事件,该奖评选尘埃落定后,应该回到文学本身,来追问获奖作品到底具有怎样的价值影响。

  应该说,此次茅盾文学奖最终的获奖作品,绝大多数还是经得住“文学性”考验的,获奖作品应该可以证明这些作家配得上站在中国文学最高荣耀舞台之上。比如,从莫言的《蛙》中可以看到作家对现实敏感问题的挑战,从毕飞宇的《推拿》中可以感到作家对人性幽暗的悲悯,从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中可以思索拷问灵魂的艰难。

  对这些优秀作家来说,他们获得茅盾文学奖,不是目的,只会成为他们孤独、执著、勇敢的写作生活一次重要的鼓励,只是为了让更多读者见证他们的才情与学养,体会他们的抱负与责任。就像莫言,这个用生命去挑战写作难度与高度的作家,终于让人们从中国长期精神疲软的当代文学中感受到强烈的现实责任与文化担当。他的《蛙》,把现实极其敏感的计划生育问题铺设成为叙事背景,来表现独特语境下中国普通人的生存与生命的姿态,精神与灵魂的变异,人性与人权的高度,忏悔与救赎的艰难。

  “他们没有光,但在黑暗中也应该被照亮”,这是毕飞宇《推拿》表达的现实诉求。这部描写盲人的作品,带领无数人一起走进没有光的世界,倾听黑暗处的声音。这个极有才情的江南作家,在这部作品中表现的机智、冷静、果断、犀利、强悍,同样让人感受到他在细腻、温婉、飘逸、密实背后还有更加沉厚与深刻的文学才情。

  真正优秀的作家,就应该把自己的创作与社会现状、国家命运、人类良知以及终极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来展示一种普适的有意义的价值秩序。此次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让人们看到了文学的社会立场,感受到了文学在大人性与大文明方面的追求。

  期待这一场经历争议的评奖,能够带领更多的作家与读者回到文学性本身,回到价值与人性的探索路径之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