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时在写作的时候,本来就怀着执着甚至有些倔强的文学信念,只遵从内心。
写了37年,他何尝不明白读者喜欢什么。可是,满足他们,就等于取消自己。所以他才会说,回避某些读者,不与其对话,恰恰是一部分写作者最好的状态,是确保他整个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这种回避,才会赢得时间的检验,最终也将获得最多的阅读。
事实上,张炜的《你在高原》在出版一年之内,就囊括了《亚洲周刊》2010年“世界华文十大小说”、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十余个奖项;2011年8月20日,《你在高原》以最高票数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但是,《你在高原》出版之始面临的朴素的好奇始终存在:有多少人能耐下心来,愿意沉浸于这样从容缓慢的故事?甚至也有人质疑茅奖的评委是否全部通读过《你在高原》。
“它是通称为‘长河小说’的那种,即书中有共同的主人公和共同的故事,篇幅太长了,分开出版就很麻烦。”张炜说。他并不是一个以大为美的人,尤其在这样一个算不得深入阅读的时代。他觉得有不同声音和质疑属于正常而且必要,作者可以从中学习和汲取经验教训,需要认真倾听。但就个人而言,《你在高原》是他最复杂也是个人付出心力最大的一部作品。他说,我们可以把玩一个精美的玉雕,但是它不能够取代长城,因为两者有不同的美。“这并不是说我的作品像长城那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是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追求。”
作品长短只是表象,值得探讨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作品的品质。在担任茅盾文学奖评委之前,评论家施战军就已全部读完《你在高原》。“每一部都在水平线以上。我能从《你在高原》中感受到张炜受法国浪漫主义和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具体到《海客谈瀛洲》和《无边的游荡》中,又能读到屈原式的彻痛,作家有一种痛要表达,却不是用恨的方式表达。”《你在高原》中包含的10部作品充满对抒情和诗性的迷恋且气势饱满,张炜以这样的力量和文学抱负打造出一个文学思想者的形象,在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里尤其值得推崇。
《你在高原》之前,张炜的全部著作加起来已达1250万字,包括18部长篇、11部中篇、130多个短篇和300多万字的散文文论以及两本诗集,也曾多次与茅奖擦肩而过:《古船》两次入围茅奖,《九月寓言》也是两次入围,被张炜本人认为“自己最棒的作品之一”的《丑行与浪漫》也曾接近茅奖。站在这些厚重积累之上,作为张炜耗费22年时间的《你在高原》,不仅仅是一部挑战读者思想深度的作品,也是一部挑战读者艺术情操的作品。用评论家洪治纲的话说,它再次表明,文学是一种“慢”的艺术。
“读者的信任非常重要,来自各方的鼓励尤其宝贵,但是这一切都要放在时间中去检验。”张炜说,茅盾文学奖有一种引导的作用,广大读者会逐渐认识这部作品。文学写作尤其是纯文学写作,相对来讲具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个性化,任何作品都需要在很漫长的时间水流中去浸泡、稀释,因为纯文学有自己相对的硬度。有时候积累起来的读者群更可靠。
“高原”统一了城市、乡村和原野,是一个人依靠顽强和雄心所能够抵达的现实和精神两个层面的高原。“《你在高原》更像是一道坎、一扇门,它翻过了、打开了,我才能从这里出发,走向我自己的远处了。”舒晋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