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毛主席击楫中流、畅游长江的画面吗?在昨日开幕、由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与本报共同主办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江山·领袖·人民》长三角大型摄影巡展上,曾陪伴数代人成长的一批毛泽东珍贵老照片来到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勾起不少观众怀旧思绪。江山多娇,领袖平易,人民欢乐,三个层次的展览内容丰富多彩,唤起所有人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江山多娇
杨元惺70高龄仍到处跑
这是该大型摄影巡展在长江三角洲四个城市中的最后一站,此前曾在苏州、南通、无锡等地展出。一百三十多幅作品,是中国老一辈著名摄影家以及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们的倾情之作。昨日亲临开幕式现场的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已经70高龄了,但壮美河山,仍吸引着他不断往外跑,“现在我还在坚持创作,每个月都要到外地跑跑”,他对记者说。
在一张摄于新疆纳木错的唯美作品前,他停住了脚步。他说,这是他2003年拍的,是他第一次自己开车去西藏,深深陶醉在美丽的“神湖仙境”中,但后来,他又去了一次,水已干了,他感到无比的痛心,也深切感受到“要爱护环境”。被称为“自由的行者”的杨元惺,近年来足迹几乎踏遍了中国的边疆大地。为拍得一张独特的风景,他曾15次去新疆、16次下云南,云贵川、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到处都留下了他行走拍摄的足迹。他告诉记者:再艰难的地方,他都喜欢自己驱车去,不喜欢麻烦他人,“那些景色很美的地方,往往很少有人去,路也不太好”。
他又指点着自己拍摄的《国家大剧院》,看得出这是他的得意之作,“节日的时候大剧院才有灯光,这是北京音乐节期间拍的,有灯光时才能拍出这种透明的感觉,很壮观,我尝试了很多种颜色,最后觉得用蓝色作框架比较好”,他说,悉尼有著名的歌剧院,各国都有自己的歌剧院,中国也终于有了国家级的歌剧院,它的造型太美了!
领袖风采
吕厚民拍下珍贵历史照片
一张毛主席畅游长江的历史照片激起了不少人的昔日记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1956年5月31日,毛主席首度畅游长江,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此后的10年里,毛主席数十次在武汉畅游长江。现场所展的这一张,摄于1962年,风浪中的毛主席显得从容自信。“现在的年轻人应该都不太知道这张照片吧,应该让他们来看看”,几位老先生在现场议论着。
毛主席与周总理在一起的无间融洽、毛主席在庐山上,毛主席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交谈……这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画面让不少观众感到无比亲切、十分怀旧。这些老照片,都出自前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著名摄影家吕厚民先生之手。吕厚民曾于上世纪60年代专职在毛泽东身边做摄影记者。他用相机记录下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和其他党的领导人在政治和外交场面的动人风采,记录下他们同普罗大众之间不可分隔的深情,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吕厚民说:“毛泽东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身边工作人员、对我工作的关怀和体贴,更令我终身难忘。”
见证历史
朱宪民一直关注百姓生活
在一张天安门的照片前,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深情地说:“看,这是一张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的照片,那时,天安门上还允许站人的。百姓站在天安门前翘首期盼的姿态和天安门的结构,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变化,这既是摄影作品也有时代的影像在里面”。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关注时代的变化,关注百姓的生活,因为,“社会的变化是人的变化”。在他的镜头前,老百姓们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快乐。
本报副总编王文坚在发言中表示:“朱宪民先生是中国当代摄影史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摄影家。他的特殊之处在于,在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摄影家中,少有像他这样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在有意无意之间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并且以朴素、自然,忠诚于生活的态度,记录平民百姓生活的。他是他的同辈人中能够明确而到位地用摄影表达生命根系与情节的人。他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不管他的生活处境、社会地位有着怎样的变化,他仍然在摄影中保有着一种平民姿态并具有鲜明的个人观点。”
展览看到最后,一位摄影工作者感叹:“我们应当珍视这些图片!前辈们以心为镜,生动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深度诠释了我党领袖和人民群众鱼水深情,于细微处见证了建国各个时期老百姓彼时彼刻的平常生活,至情至性,细腻入微。”展览让我们“走进历史的回忆”,让后辈人真实了解历史,极具欣赏价值和历史价值。展览将于6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