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正在从快建、实用、粗放的发展阶段跃上新的起点,更加注重城市形象、文化软实力和特色化发展。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标记与载体之一,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在为雕塑艺术走近中国公众,开始真正发挥其社会作用高兴的同时,许多学界人士也开始对这股大跃进式的“雕塑热”表示担忧。
“据不完全统计,以‘长江明珠’‘黄河明珠’‘托起明天’‘开发区大有希望’等科技、经济建设口号为主题,以球为基本要素的雕塑,在全国可能已不下百万处。”吴为山在采访中表示,除了内容、题材和形式的千篇一律,城市雕塑的贪多、求大问题也逐渐凸显,动辄便是上百米的长卷、大作,陈设放置也较为随意,与周围环境难以统一和谐。
与此同时,各地盲目照搬和仿制各种“看上去很美”的雕塑,却不考虑其与当地风俗传统和文化背景的契合。按照吴为山的说法,这些雕塑“要么将‘穿长袍马褂’‘戴瓜皮帽’‘拉黄包车’等旧时生活的表象、形式外表进行翻版,要么就低水平复制西方名作,将粗制滥造的凯旋门、裸男、裸女不加甄别地置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雕塑必须倡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和时代风格,同时又要有地方特色、国际视野,这些在政治、宗教、审美等诸方面与国情毫不相关,又无法诠释特定文化精神的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出现,可谓是时代的误解和社会的误区,更是城市缺少创造力的一种直接体现。”
令人欣慰的是,在长春,我们没有看到那只风靡大江南北的不锈钢球,也未看到“贪便宜、图方便”而粗制滥造的各种仿制雕塑,这里有的多是与当地自然环境、城市品格和文化心理相契合的大气之作。正如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所言,长春雕塑“品位高、格调正”,堪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的一面旗帜。
面对这样一股“大跃进”风潮,在中国公众对城市雕塑知之甚少时即开始雕塑建设的长春,有哪些经验?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专家和长春的有关领导总结了几点。
一、城市雕塑建设不能贪多求快,要放慢节奏,宁缺勿滥。文化积淀和艺术创作有其特殊规律。长春雕塑的发展,摒弃了急于求成、立竿见影式的突击建设方法。15年来的坚持不懈,集腋成裘,使得长春雕塑异军突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块雕塑艺术新胜地。“最初长春在雕塑城建设中,也曾追求过雕塑作品的国家、地区数量。但现在长春追求的则是世界雕塑艺术精品,我们的发展方针是‘巩固提高、求精创新’。不瞒大家说,我们最近还拆掉了一批品格不高、艺术性不强的雕塑。”提及长春城雕建设中的经验,王学战如是说。
二、坚持艺术标准,坚持特色、创新。发展城市雕塑和雕塑公园有多种途径,长春主要采用举办雕塑邀请展的方式。所有参展艺术家都需事先根据特定主题提供原创的设计方案以供筛选。今年邀请展的108件优秀作品便是从全球400余名雕塑家提交的1268件作品方案中择优选出的。创作完成后,再由雕塑办视主题、形态等将作品安放于广场、街道或是公园。徜徉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能看到各种不同类型与风格的雕塑作品,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用创新展示着本民族独特的美与风情。这里不仅拥有《思想者》等大师名作,也吸纳了大洋洲、美洲、非洲诸多小国的雕塑艺术,刚刚开馆的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便收藏有1.2万余件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拉维等东南非国家的木雕艺术品。
三、敬畏艺术,尊重雕塑家。这也是长春能够成为“雕塑之城”的重要原因。“这次参加雕塑大会,我们城雕委艺委会的60余位委员,都是推掉了各种活动 ,甚至跟学校、单位请了假来的,为什么?对长春有感情,有的人可能就是在长春出名的。长春对艺术的敬畏和对艺术家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不仅是名家、大家,中青年艺术家在这里也有展示的平台。在雕塑作品的权利维护方面,长春也堪称国内典范。”吴为山认为,一个文化品牌的形成,第一是品质,第二是时间,第三是影响。长春市坚持不懈,打造世界雕塑文化,持续多年在世界范围内邀请雕塑家来长春创作,不仅为雕塑家搭建了艺术平台,也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积累了精神财富。“长春对中国美术和雕塑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来在史册中一定会被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吴为山说。本报记者 焦 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