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超过900公斤,中国的袁隆平在他年过80之后,再攀世界杂交水稻史新高峰。近日,央视报道了袁隆平的一些观点,其中有他对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看法,不妨选录出来:
“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他也要到田里面种出水稻……”
袁隆平一直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有科学道德观,尤其是他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句话,更是朴实地表达出了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的“田间科学道德观”。而袁隆平的“择徒观”更是与他的这一“田间科学道德观”一脉相承。我们再来解读一下他的“择徒观”:
吃苦与实践。袁隆平不反对书本知识,但更强调亲身实践,更强调吃苦耐劳。他本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都要亲自下田观察和劳作。这与那些从来不愿下到基层亲身参加实践、而只是坐在书斋里和电脑前大搞所谓科研的人正好形成了鲜明对比。“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这句话实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和意义。
淡泊名利。1998年12月,杨澜曾采访袁隆平,杨澜问:“报纸上说您这个品牌值一千亿元,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时,她有什么看法?”袁隆平答道:“从来没有谈,我对这个看得非常淡薄。我现在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我的研究上面,对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考虑。”对名利的淡泊,使得袁隆平有着非常平和的心态和专注的思想去进行科学研究。然而,当今社会,究竟有多少科研工作者能抵御名利的诱惑?有谁能做到“把名利丢开一点”?
恒心和耐心。他要求学生要坐得住冷板凳,要有毅力,不要浮躁。但在当下,这些科学品质正越来越稀缺,很多科研工作者不再甘于坐冷板凳,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热衷于拉关系要项目要经费,以至于剽窃他人成果,大搞学术腐败,不但丧失了基本的科学精神,也失去了做人的道德操守。正如袁隆平所说,这些人“欺人欺己,最后是没有好下场的”。
袁隆平的“择徒观”,是他关于科研工作的基本道德观念,这是他从择徒的角度对自己一直着力倡导的“田间科学道德观”所进行的阐释,这番话不仅对他的学生有教育意义,完全也可以成为所有科研工作者的座右铭。
(辛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