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光头”的“智慧之光”
陈丹青梁文道桂林谈“大学”和“理想”
本报记者 李丽 刘豫 文/图
11月21日,陈丹青和梁文道来了,为理想国文化沙龙走进广西师范大学做最后一场的压轴演讲。
比讲座开始时间迟到了10分钟,两个人从礼堂前台的侧门,一前一后,快步而从容地走到讲台上落座。现场响起本场讲座的第一次掌声,热烈而持久。
两人仍然是一副光头打扮,都戴着黑框眼镜。与以往两人出席公众场合时默契地同穿黑衣不一样,这次,他们出场的服装色系搭配上,令观众享受了片刻的惊艳——经典的“黑白配”,陈丹青一身黑色西服套装,显得内敛而深沉;梁文道则穿一件白色唐装,显出几分明快而简洁。
“我叫梁文道,我就先来做个开头,给陈丹青老师热热身。等一下这场子热了,就交给陈丹青老师。”没有开场白,也没有寒暄和问候,梁文道接过话筒,直奔主题地开始演讲。
“粉丝”坐地上听讲座
“陈丹青身上有匪气,梁文道则有痞气。”曾有媒体人在专访“陈梁组合”时这么评价过。两人以独到而犀利的文化见解著称于世,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极富个性的特征,所以,当这两人每到一处讲座或签名售书时,几乎都会引发“粉丝”的疯狂。
从当天现场反映出的情况来看,这个预期的结论毫不夸张地显现出来了。
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的礼堂可容纳1200余人,开场前半个小时,里面已座无虚席,而且连过道、台前的空地上,或站或坐,都挤满了人。礼堂外同步直播的大型LED显示屏幕下也挤满了人。
当天,记者虽然提前40分钟入场,但仍没找到座位。最后只能跟那些“粉丝”们一起,铺张报纸,坐在讲台正下方的空地上。
“不觉得乔布斯有多厉害”
当天讲座的题目是“谈谈大学、聊聊理想”。梁文道负责完成前半个命题的诠释,即讲讲他眼中的大学,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梁文道从赞广西师大开始,“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很漂亮,在王城这个地方,而且很惊人的是,礼堂背后就是独秀峰,这个景观在全世界都很难找得到。”但他不理解,为何这么美丽的景区,要向属于大学以外的游人收景区门票费。
继而他说道,其实,世界上有不少大学是很出名的风景名胜,同时也有很多的游客去参观,成了景点,但却不收费。
对于这个中外差异,梁文道归结为是“大学理念”和“大学背景”的不同。
虽然有差异,但他认为一个共同的东西不应该丢弃:大学就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验的环境,供他们实践、创新。但是,对于如今的大学现状,他却并不乐观。
梁文道举了个例子,现在不少大学生从大一、大二开始,就为将来就业焦虑,就开始想到未来买房、买车的事,就开始想到结婚生子的事。做爸爸的担心儿子将来娶不到老婆,做儿子的也担心自己将来娶不到老婆。
“这样的校园环境下,我们已经不再有可能做什么实验了,我们不可能有这种实验精神了。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想实验,只想复制这个社会近一刻正在做的事情,在复制被证明号称是成功的那种人的样板。”
“就像今年我们知道乔布斯死了之后,虽然我不是太佩服这个人,但是无论如何很多人觉得他很了不起。有过这样一阵子讨论,大家都说以后还能不能再出一个乔布斯。”
陈丹青与桂林有不解之缘
说到乔布斯,之前在一旁静默地坐了半个多小时的陈丹青,开口发声讲本场讲座的第一句话:“我一点不佩服乔布斯。”等表达完自己观点后,他又继续沉默地呆着,一边听着梁文道讲,一边用犀利的眼神与台下的观众在作一种独特的交流。
大概又过了15分钟,轮到陈丹青聊“理想”话题了。“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么宽容的空间,让我这些年居然可以胡说八道。”相比梁文道单刀直入的雷厉之风,陈丹青却从比较日常的无关重要的事情说起,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一段少年经历,与广西有关的不解之缘。
“41年前,也就是1970年,我来过桂林,当时十六七岁。”当时,陈丹青的父亲出了钱,让他和弟弟一起到老家广东台山去看祖母,看完了以后,当时中学生一个小小的理想就是能够游山玩水。
“我记得是一块八毛五,从桂林开到阳朔。其实十六七岁的小孩不懂得看风景,我居然还带了一个油画箱,两三张油画纸,在一个坡上画了一张漓江的写生。这张画不知道到哪去了,也不知道怎么画的,都不记得是怎么拿着那张没有干的油画,第二天又坐长途汽车回到了桂林”。
回想起来,陈丹青由衷感叹:很荣幸曾经来过桂林。
“欲望与理想关系暧昧”
做完长长的铺垫后,陈丹青将话题引入理想讨论。
但是,给大家的感觉是,他似乎又是在“卖关子”:“我老老实实告诉任何人,我没有理想。可是我有没有小的理想呢?我有理想,但是我很难确定那到底是理想还是欲望。”
“大家能分清理想和欲望吗?”陈丹青很狡黠,抛了一个问题给观众,将大家带入思考的情境之中。
沉默片刻,他接着说,自己从小就想当油画家,他认为那是欲望,因为满足后会有新的欲望。他真的做了油画家却不满足,于是出国看原作。但多年后他仍想做油画家,仍然爱看那些看了无数遍的原作,于是当初那个欲望有了理想的成分。
但是,在陈丹青看来,欲望与理想的关系很暧昧,人们永远在两种状态中徘徊:欲望与厌倦。当欲望满足时,开始厌倦,于是新的欲望产生,又开始厌倦……如此不断轮回。“我们旁边只剩下一堆欲望,却没有理想”。
鼓励年轻人不要害怕
在个人演讲时,陈丹青流露出细腻、真挚的情感,在与观众互动的环节,他则表现出思维敏锐、体贴观众的一面。观众举手提问非常踊跃,有的甚至还没等到话筒递到观众区,就已经扯开嗓门开始提问。
面对这样的热情,陈丹青和梁文道中途经过商量后,又增加了两个观众提问的机会。在所有问题问完,见观众直接拥到台前提问,陈丹青拿着话筒,轻轻走过去,俯下身子,将话筒递到观众手里。
有观众提问:我们这代人害怕很多事情,比如说大学毕不了业,或者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等等。我们担心什么都没有,心里很脆弱,但是,当父母的希望和自己的理想出现不一致时,怎么办?
陈丹青说:真的不要怕,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毛主席教我们那一代人:天不要怕,地不要怕,鬼不要怕。对于你父母与你之间选择的困惑,我可以告诉你,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到现在,跟我的父母也有很多事情有困扰,因为最难的就是过亲人这一关,但是你试试看,人生就是这个过程。但是不要伤他们的心,同时能够做到你仍然还是你自己,这是一个认知人性的过程。
就在提问环节快结束时,有一个女观众提了这样一个很无厘头的问题:我想问梁文道老师,怎么样进入凤凰卫视工作?
梁文道反问:“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一定要进入这家电视台工作呢?就我的过来经历来讲,这里并不是很好的。”在这名女生执意想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梁文道带着几分揶揄的语气调侃:“那你可以去结识里面的高层。”
博友“龙马天行”在听完当天的讲座后,在微博上留下了这样的感悟:“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不加做作的表白,人散后,余香袅袅,青年似乎看见了明天。一场不算华丽的沙龙,却是一场终身难忘的聚会,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