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电视剧《宫》大热,就此掀开2011年宫廷剧大战的序幕。《后宫》、《倾世皇妃》、《步步惊心》、《武则天秘史》、《后宫·甄嬛传》、《美人天下》、新版《还珠格格》……曾有影视机构统计显示,这两年开拍的宫廷戏不下20部,而在横店影视基地,一批瞄准明年荧屏的宫廷剧,还在热火朝天地赶制中。
数字在枯燥中透露着“威力”:两年开拍宫廷戏不下20部,且有后来人“跃跃欲试”;有6个“武则天”荧屏斗法;《后宫》和《后宫·甄嬛传》因为撞名问题,口水官司更是从拍摄打到开播;林心如、蔡少芬、杨怡、殷桃、刘晓庆……女明星们争相“进宫”,如此种种,让空气里都弥漫争风吃醋、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气味。不管你承认与否,不管你说浅薄也罢,荧屏显然成了“后宫天下”!
然而,这种趋势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此前出现的“帝王剧”热播现象,难道我们要说:当下,消费了“帝王”,也要“消费”后宫,要把“帝王家族”一网打尽吗?只是当“帝王家族”被“消费”完时,我们又能“消费”什么呢?难道后宫和帝王一样,在当下社会中的唯一命运就是被消费吗?这是一个尴尬的问题,但是,也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05年,就有一批“价值取向混乱”的“后宫戏”被管理部门拿下,难道在今天,我们已经摆脱了“价值取向混乱”的弊病吗?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荧屏成了“后宫天下”贯彻着大众传播消费主义的意图,消费主义弥漫其中,延续了“消费帝王”的逻辑。在大众传播的消费意识操纵下,“消费帝王家族”提供给观众的是消费的想像性满足,使历史蜕变成一种被商品化了的文化想像。就荧屏成了“后宫天下”来说,充满了戏仿和夸张的手段,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和假定性,使荧屏上下呈现无序状态。故事曲折、场面热闹,搞笑无聊几乎成了通用的评论词汇。
不难发现,“消费帝王家族”虽然红红火火,但追求的只是浓烈的戏谑氛围和随意的情绪宣泄,缺少深刻的细节和洞察,带给观众的主要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美感,而是具有颠覆性质的快感。因此,必然难以铸就辉煌。并且,“消费帝王家族”之类的电视剧是以大众文化的商业机制为原则进行创作的,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功能,仅仅起到了一种宣泄和补偿的作用,迎合了受众世俗的社会心理期待。
“消费帝王家族”式的电视剧,表现出了更强的娱乐性,博得观众的鼓掌和笑声,其中也透露出不少编导纯粹用“后宫”名义来换取最大商业利益的倾向。事实上,诸多的“后宫戏”,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消解,而不是反映真正的历史。在剧中,不少女性成了“工具”,成了“物化”的对象。根据这样的逻辑,我们发现,“消费帝王家族”消解了历史的厚重和严肃,流于肤浅与轻薄。严格说来,它们不是历史剧,而是通过把过去包装成消费品,提供了一系列伪历史形象。在这里,“后宫”仅仅是一个消费的对象罢了,只是吸引公众的一个筹码,提高吸引力的一个法宝。
通过“后宫”看历史,才是“后宫剧”的魅力所在。也只有做到这点,作为消费品的“消费帝王家族”电视剧才可能实现华丽转身。而既讨好观众,又抽空历史的“两面派”做法,只能把“后宫戏”拉入绝路,也必然被公众抛弃。
谁制造了“帝王家族”被消费的命运和景观?消费了帝王,消费后宫,接下来呢?朱四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