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赫子仪
“锣鼓响 唱龙舟”,23日下午,广州首个“龙舟说唱亭”在越秀区诗书街温良里街坊的见证下揭幕。民间艺人崔大纶带领他的“龙舟说唱班”献上了生动的演出,他感慨“这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了”!
“很光荣”的本领
“龙舟说唱”始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60多年历史。旧时,民间艺人扛着一个木雕小龙船作为标志,一手通过绳子牵动小龙船上的小木人扒龙舟,另一手敲击胸前的小锣鼓说唱,这就是龙舟说唱。这种民间文艺最初是低级艺人乞讨时唱的小调,现在濒临灭绝。
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温良里社区专门将广场上的一个小亭子开辟成龙舟说唱的表演场地,由民间艺人崔大纶姐弟和他们辅导的海珠中路小学“龙舟说唱班”的小同学,每月为街坊表演一次。
虽然天气有些寒冷,但海珠中路的小学生充满热情,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龙舟小模型表演,有时忘了歌词,在“催老师”的提醒下,马上又进入状态。
读四年级的小超说,他已经学习了两三个月,一开始觉得很枯燥,后来慢慢地觉得很好玩,“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不是用物质形式传承下来的东西啊,都是很宝贵的”。小超觉得自己正在学习一种“很光荣”的本领。
报幕员小玉说自己也很喜欢学习龙舟说唱,“唱这个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比如表现西关文化的《泮塘五秀》说莲藕煲猪肉汤靓质优,“一唱我便全都记下来了”。
围观的居民都很认真地听,路人也驻足,“很久没有听过龙舟说唱乐,现在有了这个小亭子,我们每个月都可以来学习了”。
姐弟义务教学
崔大纶是荔湾区少年宫的退休老师,原本是民间文艺的“说书”老师。2004年退休不久后,他拜龙舟说唱艺人吴家耀为师。同年,崔大纶参加广东省首届民歌大赛,获了三个大奖,这大大激发了他的热情,“我正式成为一个业余民间艺人”。
在崔大纶的感染下,他的姐姐崔同碧向他学习龙舟说唱。两人在诗书街街道办、居委会的帮助下,到诗书街、荔湾区文化馆、区少年宫等处演出。
龙舟说唱的题材基本上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好人好事。崔大纶耳听八方,一遇到有好“故事”,就记在心里,连夜把它编成“龙舟”歌。
老一辈艺人逐渐故去,崔大纶非常痛心,“还是要培养接班人啊”,他的想法与海珠中路小学校长的想法不谋而合。从今年10月份开始,海珠中路小学为崔大纶姐弟提供场地,每周五下午请他们义务教学两个小时。
现时比较固定学习龙舟说唱的学生有31人。崔大纶表示,“我想重点培养几个苗子,并且探索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将龙舟说唱存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