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微公益
公民意识的觉醒
●【事件概述】
公益事业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的公益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加入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个平民的草根公益应运而生,它就是“微公益”。
公益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2011年,一次次积少成多的“微公益”让每个有爱心和同情心的普通人开始加入公益事业。从始于春节的“随手拍解救拐卖儿童”到一元一元积累起来的“慈善午餐”,公益文化的涓涓暖流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
●【记者点评】
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自上而下的大众性、草根性、迅速传播性,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微公益”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发展,更传递了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
7
限X令
限只是手段
●【事件概述】
开车限号、购车限牌、买房限套数、贷款限最低首付额,即使回到家看个电视,我们还可能遭遇到“限娱令”。
2011年,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限X令”,这些“限X令”的背后,或许是一种无奈的手段。不限,后果或许很严重;限,现状至少不会再扩大。这或许是2011年“限X令”不断出台的原因。
●【记者点评】
限,只是一种手段,人病了,可以先吃药控制住病情,但是如果想去掉病根,则必须去医院进行各种化验,找到病根。限X令只是一种控制病情的手段,而缓冲出的时间,则用来寻找疾病的所在,找到了病根,才能彻底治愈。
8
网络围观
围观改变中国
●【事件概述】
以微博为代表的平台开启了信息爆炸式传播的时代,新闻事件发生后迅速引起网民和社会集中关注,不少问题由此得到解决。在这一年里,“围观”继续成为一种力量,推动着社会进步。
纵观2011年的大事,网络围观已经成为了一种力量,一种文化,郭美美炫富牵扯出红十字会黑幕;一场街头斗殴引发出李双江之子打人……网络围观的背后,凸显出关注的力量。而事实表明,广大网民关注的这些事例无一不与民生密切相关。在这一年里,民生一词已实实在在地走入了公众视野,并成为人们关心自己、关注社会的一面镜子。
●【记者点评】
当中国互联网走入第17个年头的时候,网络围观已经不仅仅只是力量,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背后,是网民们对于民生的切实关注,可以想见,这种文化现象将在2012年得以延续,并推动更多的进步和改变。
9
重口味与小清新
态度与境界
●【事件概述】
无论是重口味还是小清新,都是一种很好玩的潮流文化。
它们不是主流文化,是都市和网络亚文化;不是意识形态,是生活态度;不是时事观点,是审美趣味。
纵观之前的十年,无厘头、哈日哈韩、网游和COSPLAY、“我被你雷到”等亚文化现象都曾出现过并流行过,现在,“重口味”与“小清新”正流行。“重口味”们追求猛烈、怪异、繁复、躁动,想把现实世界剥去伪装。“小清新”们追求淡雅、自然、朴实、静谧,想在精神世界自我陶醉。
更多人一人分饰两角,工作“重口味”,生活“小清新”。晚上“重口味”,白天“小清新”。欲望“重口味”,理想“小清新”。现实“重口味”,幻想“小清新”……
●【记者点评】
其实,重口味是一种态度,小清新是一种境界。面对生活,我们需要一种乐观的态度,更需要一种高雅的境界,而重口味与小清新,恰恰是最好的诠释。
10
官微
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事件概述】
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被称为“最牛官微”的“平安北京”已拥有粉丝数217万,其发布的“出行提示”“治安播报”等内容,成为百姓生活可靠的信息来源。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的@上海地铁shmetro日均发布20余条信息,被称为“最勤奋官微”。4月,首个部委微博外交部的“外交小灵通”开通,并以其轻松的语言受到追捧。11月,“北京微博发布厅”诞生,成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
12月发布的《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目前,通过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个人官员微博近9000个。
●【记者点评】
毫无疑问,微博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均衡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是促进社会民主开放和健康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