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金正日去世 血海剧团“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巡演(2)

2012年01月09日 16: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化悲痛为力量

  12月31日上午,血海歌剧团《梁祝》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里进行着紧张的彩排和灯光调试工作,为当晚的北京首场演出做准备。

  导演和几位主创人员坐在观众席上,神情严肃,不时指出排练中的问题,就连说话的声音也绷得有些发紧;演员们一板一眼地练习,一遍遍地调整走位。饰演祝英台的女演员金香十分认真,演到对梁山伯“思春”一节,笑容如常。

  乐池里除了乐队成员和指挥外,两排具有朝鲜歌剧特色、由金正日亲自指导的表演形式“旁唱”成员按男女左右分列,即便是在彩排中,轮到他们演唱时,十几个人也同时起立,整齐划一。看到记者,左边合唱的女声成员有些好奇,时不时偷偷瞟来两眼。而目光交流后,她们与大多数朝鲜人一样,迅速地把头深深地埋下去。

  后台,一群幕后人员正坐在长凳上休息,脸上有疲倦的神色。在结束兰州的两场演出后,这个182人的大团抵达北京,又于12月28日马不停蹄地集体前往朝鲜驻华大使馆,参加慈父将军的追悼仪式遥寄哀思。

  哀悼之后,血海歌剧团的成员马上要继续工作。晚8点半,朝鲜血海歌剧团北京演出媒体见面会终于在推迟5个小时之后开始——这是因为金正日的遗体告别仪式因为下雪推迟了4个小时。

  但应景的鹅毛大雪也许正是这一天的朝鲜与血海歌剧团所需要的:它无疑为整个仪式增添了更浓重的悲情气氛。在晚间的见面会上,剧团成员身着黑衣,神色悲戚,眼眶边的泪红仍清晰可见。

  不过,在如此哀伤的时刻,血海歌剧团还是要坚持在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4场《梁祝》这样的爱情题材作品。2012年1月1日,他们的演出迎来了越剧版《梁祝》主创、中国小百花越剧团演职人员的观摩。

  “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同志溘然与世长辞……金正日同志生前为朝中友谊的不断巩固和发展倾注了心血。”在演出开始前,“小百花”的成员在大屏幕上读到了这样的字幕,以及朝鲜方面在各种场合反复提及的那句最新指示:“化悲痛为力量”。

  演出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音乐和多媒体背景画面开场,布景华丽,演员功底扎实,其中新加入的几段中国古典舞蹈得到了最长时间的掌声。

  “还有声光电呢……比我们想象的好多了啊,”一位红衣观众在观众席中小声对同伴说。

  中场休息时,一位留在乐池里调试竖琴的朝鲜女乐手引起了观众们的兴趣。很多人围上去,手机对着乐池一通乱拍。

  朝版《梁祝》对“化悲痛为力量”指示的践行在第二天便获得了越剧版《梁祝》主创人员的肯定和好评。“在昨天的演出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你们已经成功地化悲痛为力量,”越剧版《梁祝》的导演郭晓男在双方参加的研讨会上说。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者、作曲家何占豪则表达了自己看完演出的激动之情。“血海歌剧团”与中国颇有渊源,几十年前,它的《血海》《卖花姑娘》等作品曾在中国演出,传递了“朝鲜与中国的友谊”。为了血海歌剧团能够在杭州演出,周恩来甚至亲自批示,度身定建了杭州大剧院。

  “一开口,感觉似乎还是当年唱《血海》和《卖花姑娘》的演员。后来才醒悟过来,原来是他们的后辈。”何占豪如此评价朝方女声合唱团的实力。

  听到这里,一直在严肃记录中方发言的朝鲜人终于纷纷放下笔,轻松地笑出声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