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读者阅读“弃短从长” 张炜毕淑敏直击“浮躁”

2012年01月11日 13:57 来源: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郦亮

  文坛难免有浮躁,其中既有作家,也有阅读作家作品的读者。昨天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新科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和著名作家毕淑敏,对本报记者无不谈到“浮躁”二字,对此他们也颇为无奈。

  张炜:“弃短从长”是浮躁表现   

  作家出版社推出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中短篇小说精品选》收纳了张炜的中短篇集子《生长蘑菇的地方》,能写450万字《你在高原》的张炜,其实短篇写得也不错。然而曾经红极一时的中短篇小说,现在俨然成了鸡肋,不仅出版社不愿意出,就连影视公司寻觅改编原著,也只盯着长篇。这使得文坛不少当年的“中短篇圣手”,纷纷投身长篇事业,越写越长。

  张炜告诉本报记者,他认为这一切都与读者心态改变有关。“过去的读者安心读书,所以他们可以欣赏出短篇小说的语言之美,可是现在的读者浮躁了,他们更想去看一个故事情节,而无心关注语言,所以讲述故事的长篇更适合他们。”

  在张炜看来,短篇小说的衰落,正说明公众阅读,已从文学阅读蜕变为趣味阅读和娱乐阅读。

  尽管如此,在获得茅奖而奠定了文学地位后,张炜仍有回归中短篇创作的意向。

  毕淑敏:“高产”有时也是浮躁

  毕淑敏昨天是带着新长篇《花冠病毒》而来,这是一部挖掘灾难面前人们内心状态的小说。毕淑敏写作30多年,加上这部,统共才写了5部长篇,平均六七年一部。这在中国文坛不得不算“低产”。

  在谈及此事时,毕淑敏向本报表示,有些作家确实高产,一年写一部,甚至半年写一部,没几年就能著作等身。但对写作这件事,她本人从来不着急。“是有人问我,这么多年不写长篇不怕被人忘记吗?我说,忘了是应该的呀!我不希望通过不断有新作亮相这样的方式被人记住。”因为“高产”有时也是一种浮躁。

  毕淑敏认为,作家就是应该能忍受孤独,对文字负责。“我可以说,我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感而发。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的几部小说能够不断再版。而很多小说已经看不见了。”毕淑敏为自己是一个“勤奋的低产作家”而得意。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