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赵本山退出春晚也是一种文化契机

2012年01月20日 16:0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单士兵

  昨日下午,龙年央视春晚剧组发布声明,由于赵本山身体极度疲惫,状态欠佳,将惜别今年春晚舞台。

  近20年来,除1994年外,赵本山历年均出席春晚,成为中国除夕夜晚的最大笑星。赵本山因病突然退出春晚,传递出极其复杂的情感元素:愕然、沮丧、担忧、祈愿、失望、期待等等,这一切,都交织缠绕在不同人们的心头。我们当然希望失去春晚的赵本山,能够早日康复。而对于失去赵本山的春晚来说,现在,这顿“文化年夜饭”,到底又会散发出怎样的味道呢?

  这些年春晚饱经批评,普遍看法是,春晚越发弥散着馊味,早就应进行价值重新梳理了。我觉得,构成春晚异味有两大问题,一是春晚文化价值过于逼仄单一,落入程式化的狂欢套路,表现出某种讨好主流话语的媚权意识,未能真正尊重公众的精神世界,缺乏公共责任担当;二是春晚在过度趋利媚俗中丧失文化尊严,沦为某些文化主体或背后利益集团的捞钱工具,有些节目甚至被人称其造成文化污染。

  本来,春晚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平台,要想真正传播健康而坚实的文化,最基本的底线,其实也就是要做到既不媚权,也不媚钱。问题是,许多年来,春晚不能让人感受到应有的文化气度,而是在媚俗中忽视民意的智慧与情感。诚然,不应简单否定春晚本身应该包含强大的喜庆性与娱乐性,但真正有价值力量的文化,又绝对不是靠制造某种幻象来产生的,也不可能靠疯狂逐利来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许多人鄙薄春晚、远离春晚甚至抵制春晚,说到底,也都聚焦在对春晚的文化品位与价值不认同之上。

  失去价值认同,很多人之所以还盯着春晚荧屏,也就只在于享受一时的娱乐性了。而赵本山恰恰就是传递笑声最多的春晚明星。现在,他从春晚的头把交椅上退身而去,无疑意味着春晚娱乐性的力量将大大消减。其实,赵本山展示的过度媚俗,特别是以“忽悠调侃”的方式反映社会底层,这些年也曾遭受批评。只不过,媚俗作为文化现象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毕竟,在一个社会分层与文化多元的年代,自由享受文化娱乐是公众的权利,当很多人在茶余饭后说些“黄段子”都能成为一种社会真实,身处央视庙堂之上的赵本山,自然也可以冠冕堂皇地影响一代人的文化娱乐方式,甚至有些民众的人格。

  赵本山确是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他退出春晚对很多观众来说,的确也是一种损失,但这也是春晚进行文化价值重建的契机。在一个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今天的中国一定可以产生比赵本山更受观众喜欢的明星,他可以既有娱乐性,也有公共性,来产生一种强大的公共文化力量,进行更加符合人类文明与先进价值的文化传播。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